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共中央又来了一个重磅文件!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意见》总共有1万多字,由九部分构成。其中,涉及到资本市场部分共有110字。从文件的主基调来看,可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激发市场潜力和激励市场参与主体。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利好民营经济的举措尤其比较多。此外,关于“数据”要素这一新命题在文件也多处提及,显示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而《学习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持续加大干部正向激励力度”之后,此次文件对此也有相当程度的着墨。
关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文件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内容有110字,主要是: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
这些内容多数曾在政治局会议、金融委会议当中出现过。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此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出现过,这可能是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一个重要举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文件涉及到房地产的内容非常少,仅在加快建设现代财税制度一条中提到“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不过,涉及到土地的内容却比较多。在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一条中提出,缩小土地征收范围,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建立土地征收目录和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土地资产处置,促进存量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一条中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11处提及民营,民资迎七大利好从全文来看,此次文件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文件提到“民营”两字有11处之多。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民间资本可能迎来七大利好,可以说是从资金、制度和产权保护上,直接给予民间资本提供重大支持。
首先,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其次,是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三是,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
四是,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化解民营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的市场环境。
五是,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
六是,建立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七是,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从立法上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并平等保护。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12次强调激励“激励”这个词在文件中被反复提及12次。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段是文件的最后一段。
完善改革激励机制。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励体系,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注重在改革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那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善谋改革的干部用起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正确把握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对改革典型案例、改革成效的总结推广和宣传报道,按规定给予表彰激励,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此之前不久的《学习时报》官微中,曾刊出一篇题为“持续加大对干部正向激励力度”的文章。
与激励相对应的就是收入,这也是大众最关心的话题。文件谈及收入的有五处。文件指出,要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