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小型私募对市场的观点几度反复。相比之下,百亿级私募倒是思路清晰,坚定沉稳。
1月份,科技股在2019年大涨行情的基础上继续上攻,中小型私募对科技股也继续充满憧憬,但多数百亿级私募开始提防过热风险,适度减仓。2月份以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A股步入调整,中小型私募由多翻空,但百亿级私募选择迅速抄底。
如今,棋至中盘,上证综指继续在2800点附近震荡,后续百亿级私募又将如何布局?
陈兵:百亿级阵营扩容
今年的春天,沪上一家证券类私募的渠道副总监王锵(化名)特别忙。
“最近基本上是一天见3家保险或者银行机构,有的是一起吃饭,有的是路演,都是想购买我们的产品,信托的资金也有明显增加。我们现在规模是90多亿元,估计很快就会超过100亿元。”王锵直言,目前机构资金能够投资的领域很少,在普遍零利率、负利率的全球流动性环境下,维持正利率的中国市场具有强大吸引力,而且国内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A股估值在当下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因此银行、保险甚至信托的资金正加速流入绩优私募产品。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3月份共有347家银行发行了7964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6%,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另外,截至5月13日,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已经跌至1.652%,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654%,同时信托理财产品和债券收益率也明显下降。
在此背景下,机构资金加速涌入绩优私募产品,百亿级私募阵营也不断扩容。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证券类百亿级私募已经增至41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家私募在今年显示出极强的爆发力,一口气备案多只产品,发行爆款基金,规模快速增至百亿元以上。
比如,3月份规模升至百亿元的礼仁投资,成立于2018年2月.由于管理团队来自高瓴资本,品牌效应明显,仅3月份就备案了包括带有卓越长青字样系列在内的24只基金产品,4月也备案了8只产品。另外,由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创立的宁泉资本,在两年时间内,管理规模成功突破百亿元,旗下产品多达41只,今年3月份新发的产品更是热卖80亿元。
第三方数据平台人员分析称,今年以来晋升百亿级阵营的私募分为两种:一种是3年或5年期业绩表现出色,被机构观察较久的私募;另一种是拥有明星基金经理或者管理团队的“年轻私募”,这些基金经理或者团队的实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因此也会吸引大量资金。
“相对来说,机构比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在股市大跌的时候,反而更愿意去抄底。在选择私募的时候,他们更偏向于50亿元规模以上、具有长期业绩、已经观察较长时间的团队。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百亿级私募阵营很容易扩容。”一私募研究员表示。
布阵:加速布局海外业务
“出海”,是百亿级私募的又一大布局重点。
近两年,源乐晟、重阳投资、高毅资产等知名私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将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引入中国资本市场。
据了解,两年前高毅便开始接触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希望引入国际优质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去年下半年以来,高毅海外业务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全球大型主权机构、养老金、捐赠基金等专业的机构客户已成为高毅资产海外业务的投资人。而且高毅资产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已获得当地私募基金管理牌照。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韩海峰直言,布局海外业务不仅能够找到长期投资者,还契合了海外投资者的需求,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很高。“我能明显感受到我们的海外客户对中国资产非常感兴趣。”
数据显示,五一节后首周(5月6日至8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8.57亿元,连续第七周保持净流入状态。同时,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A股市值达到1.9万亿元,可见海外投资者对A股兴趣盎然。
不过,并非每一个百亿级私募都能顺利“出海”,长期业绩是最重要的门槛。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重阳投资在海外的基金运行时间较短,需要继续积累,因此其海外业务近年来增长速度较慢。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海外机构在考量一个基金公司时,会花很长时间研究这家机构过去五六年业绩增长的内在因素,分析你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论,偏短线的投资方法并不会被认可。”一位曾从事海外投资业务的百亿级私募人士表示。
出奇:仓位迭创新高
长期资金的涌入、队伍的迅速扩容,并未在百亿级私募内部带来多少分歧,反而逆势加仓动作出奇地一致。
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其监测的所有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4.06%。其中,百亿级私募的平均股票仓位高达85.13%,创今年以来新高,而且大幅领先于10亿元规模以下私募76.02%的平均仓位。
其实,今年初,百亿级私募的仓位仅为69.02%,与私募整体仓位相差不大。从3月份市场盘整以来,私募整体仓位忽上忽下,但百亿级私募仓位却迭创新高,一口气加仓至八成以上。
“百亿级私募多为价值投资者,会用长期逻辑来对待短期波动,所以经常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