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群体步入了而立之年。纵观这30年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上市公司取得的巨大成绩,也要看到上市公司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增强我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信心和紧迫感。我是去年5月11日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一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在各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和协会的同志们积极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深入上市公司调研,对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进行大规模培训。应该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体系日益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迈开了步伐。我想就这些工作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经历了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4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3850家,总市值59万亿元,占我国去年GDP的60%。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90个行业,在中国500强企业家数中占70%。上市公司的税收占全国企业税收的30%,实体工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40%。这些数据都显示了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我国企业大规模上市,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水平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完善和提高,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此外,上市公司在“一带一路”、“走出去”、发挥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骨干作用。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是我国企业的“优等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如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控股股东和董监高的合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和财务造假事件屡有发生,更有个别企业利用幕后交易操纵股票等。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专门提出要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另外,有些上市公司还存在业务过于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甚至还有一些企业连续亏损等。上市公司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化改革、法治化监管不到位而形成的体制上的问题,也有公司治理水平未能适应规范要求所导致的治理问题;既有外在环境的客观性问题,也有上市公司的主观性问题;既有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有历史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各种问题看起来似乎不少,但归纳起来,核心还是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
二、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容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提振投资者信心,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19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再次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
2019年5月1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年会上,在充分肯定我国上市公司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要求上市公司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恪守“四条底线”,明确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目标。2019年11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提出从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坚持退市常态化、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市场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等七个方面入手,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
去年协会年会结束不久,有媒体采访时问我,上市公司质量指的是什么?我说,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和运营质量,重要的是三点,即“治理、绩效、责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规范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的基础,良好的绩效是企业的目标,而明晰的责任则是企业的担当和品质的体现。
关于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上市公司规范的治理结构,独立董事、监事会的作用以及各专门委员会职能的充分发挥,公司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披露,股东权利的监督,中介服务机构的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等,这些都是公司治理质量的范畴。
关于上市公司的运营质量,公司的战略能力、公司的管控能力、公司的财务能力、公司的创新能力、公司的市场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等,这些都构成公司运营质量的基础。
关于上市公司的责任,公司对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责任、公司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公司对社会的责任、公司对环境的责任、公司对员工的责任等,这些均构成上市公司责任方面的质量内容。
相较于非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对于上市公司显得尤为关键。上市公司很多问题和风险的暴露,其根源大多与治理独立性不够、治理失效、内控缺失相关。所以提高治理质量是我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协会也将配合中国证监会在全体上市公司中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