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在紧张推进中,据上证报记者从券商处了解,创业板在审企业受理安排已基本清晰,各方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当中。上证报记者从投行人士处了解到,在审企业将有序平移,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深交所会集中完成在审企业的重新申报。
市场各方已经在进行实操层面的准备。有投行人士透露,从此前参加监管层培训获得的信息来看,创业板强调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压严压实中介责任,尤其强调中介机构要归位尽责。保荐人需就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提交专项说明,并需提前确认中介机构及经办人员的资质合规,如果材料上报后发现资质有问题,有可能会遭遇监管措施。
护航在审企业平稳衔接
投行人士乐观预计,6月中上旬,拟上市企业即可向深交所提交注册制下的创业板IPO申请;8月份左右,就可能有企业通过注册制在创业板上市。
那么,已经站在创业板门口的IPO在审企业将如何安排?
“目前,证监会已暂停受理创业板IPO申请;过会还没拿批文的IPO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继续按现行规则推进,也可以选择暂停程序等待新规,两个选择的差别在于发行估值和募资金额;还没过会的企业将继续由证监会接着审,但等新规生效后即刻移交到深交所审核。”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据投行人士透露,按照此前证监会发布的通知安排,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深交所将仅受理在审企业,集中完成在审企业的重新申报。
Wind数据显示,目前在审企业共208家,其中21家已通过发审会,另有1家已上发审会但暂缓表决,有66家处于预先披露更新等待上初审会状态,还有94家已反馈,剩余的26家处于“已受理”状态。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深交所将共享证监会的审核成果。已过证监会初审会的企业更改格式内容后直接上会,已经反馈的尽快开初审会。其他企业按照新的格式更改申报,正常按时间顺序审核。如果已经进行了反馈回复,要作为申报文件,一并报送。”有保荐代表告诉上证报记者。
由于需要在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在审项目平移,而且受理后10个工作日要上传工作底稿和验证版招股书,有保荐机构已开始提前做准备。
“公司已开始研究注册制下的信披要求,并与投行一起展开材料的修改工作。”一家目前已进入证监会审核流程、但尚未过会的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上证报记者。
投行深耕审核关注事项
据投行人士介绍,审核方面,深交所将按照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受理的先后顺序开始审核,受理之后20个工作日内提出首轮问询,如需要二轮问询,会在收到回复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
按照此前发布的审核规则,创业板审核周期将实行“3+3”,即审核不超过3个月,回复也不超过3个月,暂缓审议、处理会后事项不计算在规定时限内。
审核方式方面,创业板将实行问询式审核、电子化审核,并实施分行业审核,目前分为六大行业。
据投行人士介绍,不仅是并购重组新规,创业板上市推荐行业负面清单也为引导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登陆创业板预留制度空间,只要它们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创业板也欢迎它们申报。
“这实际上是为传统行业的企业未来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投资方向。”天爱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认为,“创业板改革进一步推动政策鼓励的‘三创四新’行业进入资本市场,也鼓励传统产业与‘四新’融合,这与我国支持创新引领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方向相一致。”
实际上,创业板一直支持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助力。创业板自开板以来,截至4月24日,共304家公司实施完成431单重组,涉及交易金额3954亿元,配套融资134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存量公司对注册制充满期待
本次改革增量和存量同时推进,明确了涉及发行股票的并购重组实施注册制,并在制度设计中更加强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令拟并购重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备受鼓舞。
“注册制下,审核程序大大简化,审核时间缩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重组上市的审核时限分别为45日和3个月,证监会注册程序仅需5个工作日。对于符合小额快速条件的重组申请,甚至无问询环节,直接出具审核报告;仅有涉及重组上市的,才需提交上市委员会审议。便利性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这大大激发了我们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优做强的积极性。”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
价格形成机制上给予更多弹性也受到各方点赞。“本次改革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90%下调至80%,为重组交易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利益博弈机制。”某资深投行人士称。
他表示,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股价倒挂引起的交易双方纠纷,减少重组整合的难度;另一方面,降低股份发行价格,也有利于引导交易双方合理评估确定标的资产估值,缓解“三高”并购问题,降低商誉规模及减值风险。
本次改革完善重大资产重组营业收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