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报民办小学,摇号又没有摇上的话,入读公办小学的资格就相当于降了一级,不一定能进得去了。”
民办中小学的“掐尖”招生,今年将进一步被禁止。
近日,多个省市陆续发布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明确,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占全国比重35.36%。
公民同招已经在一些省市陆续执行,但对于大多数地方而言,“民办学校超额100%随机录取”今年才正式落地,这一方式被家长们称作“摇号”,意味着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限被压缩。而倾向于选择民办学校的家长,或许将改变子女升学的决策。
民办校招生逐步收紧
看到浙江省今年的“民办学校超额100%电脑随机录取”政策时,家在杭州的吴小瑛(化名)感慨万千。
吴小瑛的儿子在去年顺利考上了一所民办初中,当时为了冲刺,她带着儿子上了不少课外补习班。2019年,杭州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比例占了40%,随机录取比例为60%。
而近日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报名对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核定的招生计划数全部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产生。
吴小瑛介绍,2019年,按政策规定,学校要先进行摇号招生,然后再进行自主招生,但事实上很多民办学校在统一摇号前就会暗地里先组织一次面试或笔试。
“面试或笔试之后,学校对部分优秀学生确定招收意向,但仍然会让他们先去摇号,如果摇中了,只占用摇号的名额,从而保证生源质量。”吴小瑛介绍。
按照浙江省2019年的规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除可组织面谈、学习能力测评外,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学科考试或变相考试,严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等挂钩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吴小瑛说,还是有很多“暗箱操作”。有的培训机构会打着某民办学校的名号,组织考试进行推优;有的民办中学会直接和某些小学联系,主动邀请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
“去年4月,我们就开始到处投简历,偷偷参加面试和笔试,有时候一天要赶两三场。笔试一般安排在晚上,规模不小,学校通知我们不要告诉别人,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带,人来了就可以。”吴小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同样是民办学校质量突出的上海,从2018年开始实行公民同招。如果学生选择报名民办学校,但又未被录取,可能面临区内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已经录满的情况,从而不得不接受区内的统筹安排。
有的家长担心“两头不保”,直接转投公办学校,这带来了“民办学校热”的降温。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16.77万人,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为3.74万人;2018年实行新政后,升学登记总人数为18.04万人,而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仅为1.99万人。
一位上海小学生家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那些非常坚决就读民办学校的家长,基本还是不会动摇。按照当年上海的政策规定,民办学校可以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
到了今年,除了公民同招,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被进一步限制。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如果只能电脑随机录取,那就是说只能凭运气了吧?”吴小瑛说。
拼运气还是学区房
政策的变动,落到个体身上,会影响家长选择学校、是否购买学区房等一系列决策。
上海的一位家长果断调整了计划。她在几年前就买好了学区房,但心仪的其实是附近一所民办小学,打算先让女儿试一试考民办学校,如果没考上,还有公办学校保底。但现在,她决定直接读公办学校。
吴小瑛说,“现在我身边的朋友普遍是这么想的,如果对口的公办初中比较差,还是会放手博一博去民办学校摇号;如果对口的公办初中比较好,就会直接让孩子在公办小学读。”
二者各有优劣。吴小瑛说,选择初中学校时,往往还需要考虑3年后考高中的分配生名额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以前是公办初中更有名额优势。但如果只按中考的裸考成绩来计算,公办学校中能够考上全市前三所顶尖高中的学生较少。
她说,身边也有人在纠结,既想选学习氛围更好、管理更严格的民办学校,又担心万一“摇不中”,还回不去自己对口的公办学校。
另一位杭州家长杨晶晶(化名)正陷入了这种纠结。她的儿子将在明年入读小学,一直计划送到民办学校,但最近了解到新政策后,全家人开始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