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Q1基金季报深度解读
时间:2020-04-24 00:00:00来自:安信证券字号:T  T

一季度基金配置情况已经全部披露,Q1中小创环比增持,主板减持(-4.61pct),创业板增持较为明显(4.02pct),科技成长行业获得明显增持。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并不意外。早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便旗臶鲜明地提出“年初布局,首选科技”的判断,并在2月2日重磅报告《把握“黄金坑”,抓住战略性机会!》中再次强调。那么,面对这份新出炉的基金季报,应该如何深度探索和分析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线索:1、疫情作为一季度A股最大的外部冲击,毫无疑问是Q1基金进行配置的核心变量。那么,疫情背景下,Q1机构配置思路是什么,后续将如何演变?2、其次,早前我们提出消费和科技的“来回切换”现象,Q1基金仓位从消费(家电、食饮)进一步向成长转移。那么,近两年以来消费与科技频繁“来回切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观测和把握两者间的来回切换?3、从目前仓位水平来看,哪些行业和细分领域在未来值得关注?

Q1基金增配科技和必需消费,减配可选消费和金融。当我们以一个更为细致的视角观察时,会发现Q1基金选择减仓防御的同时进一步增持科技行业,颇有“以攻为守”的意味。具体而言,Q1基金增持的行业主要在科技成长和必须消费行业,例如医药(+5.11PCT)、计算机(+3.98pct)、传媒(+1.23pct)、农林牧渔(+1.11pct)、商贸零售(+0.55pct)等行业增持明显。减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例如家用电器(-2.45pct)、非银金融(-2.46pct)、银行(-2.39pct)、消费者服务(-0.86pct)等。其中,前期涨幅明显的电子(-1.41pct)有所减持。其背后的逻辑主要为增配直接受益疫情和稳定内需行业,减配海外收入占比较高板块和高经营杠杆服务业。后续逻辑,我们猜想是先可选消费-后周期和内需科技-最后外需科技。疫情后阶段1:营收边际改善,看ROE,高经营杠杆服务业度过至暗时刻,关注内需型可选消费;疫情后阶段2:经济逐步接近正常,边际上看增长弹性,关注周期和内需科技。疫情后期阶段3:疫情结构性影响显现,看总资产扩张能力,关注科技。

如何把握科技消费的相互切换的时间节点?我们根据两者相互切换的重要时点,分别从仓位、估值、财务、资金以及流动性及风险溢价层面进行观察,发现短期以相对估值为重要评判标准,我们根据中信风格指数估值得出消费-科技相对估值比的“0.65-0.8”法则;股权风险溢价则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即当股权风险溢价低于3%时,需要对于成长风格保持谨慎。仓位在突破历史极值时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2019Q2消费在达到历史极值后开始持续下降。相对以上,资金和基本面变化相对滞后,无风险利率则没有较为前后一致的关系。

从目前仓位水平来看,哪些行业和细分领域在未来值得关注?Q1周期仓位在底部,金融和地产低于平均水平。从历史配置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部分周期行业仓位水平有所回升,如建材(+0.27pct)、电力及公用事业(+0.26pct)、建筑(+0.06pct)、煤炭、钢铁等。整体而言,周期行业依然处于近年来仓位底部。值得注意的是周期行业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增持。同时,科技行业仓位进一步提升,处于历史相对较高位置,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极致情况。低于历史平均仓位的有:电力及公用设备、基础化工、建筑、国防军工、汽车、银行、非银行金融、房地产。进一步结合估值和基本面来看,我们引入PIG指标进行观察。PIG(价格隐含增长率)是连接估值和基本面的重要指标,表示在当前PE估值水平下未来平均业绩增长幅度。根据PIG指标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券商、建材、地产、汽车、家电、保险、银行板块估值所隐含的增长水平偏低。

风险提示:模型测算存在误差,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