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北上资金净流出规模创历史新高,达679亿元。本轮北上资金流出主要随着美股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国外流动性冲击逐渐进入尾声,北上资金已经开始回流。板块分布上,3月北上资金在主板持股占比回升,这是自2019年6月以来的首次回升;中小板占比下降;创业板占比基本持平。行业上,北上资金主动加仓医药、农林牧渔和建筑装饰,减仓比例较高的行业为饮料制造、家电、保险等重仓行业,最近随着北上资金回流,此前卖出较高的行业率先受益。
复盘本轮北上资金流出。3月北上资金净流出规模创历史新高,本轮北上资金变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月21日~2月28日疫情导致市场恐慌,北上资金流出305亿元,重仓的金融和消费首当其冲,加仓电气设备、计算机;第二阶段,3月6日~3月11日油价大跌冲击,北上资金净流出217亿元,继续卖出消费和金融,电子卖出规模扩大,加仓医药;第三阶段,3月12日~3月23日流动性冲击,北上资金流出649亿元,食品饮料加速卖出,各行业卖出规模扩大,加仓有色金属;第四阶段,随着流动性冲击缓解,3月24日~3月31日北上资金回流近101亿元,此前卖出规模较高的消费、金融、TMT率先受益。目前来看,海外市场流动性冲击正逐渐缓解,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A股估值优势凸显,且近期政治局会议对货币和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北上资金有望得到改善。当然,仍需要关注海外疫情演绎的情况,这是未来一个阶段影响市场风险偏好进而北上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
2020年3月末陆股通持股市值为12985.8亿元,较前一个月下降1402.3亿元;占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比例为5.30%,较前期下降0.58%。
从陆股通持股的板块分布来看,北上资金改变前期抓小放大的风格,主板持股市值占比回升,这是2019年6月以来首次回升;中小板持股市值占比有所下降;创业板占比基本持平。具体地,主板持股市值占比77.13%,较前期提高0.88%;中小企业板占比13.80%,下降0.88%;创业板占比持平于9.07%。
从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占比来看,陆股通行业持仓风格略有变化,医疗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如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占比较大幅度提升,一定程度由于行业的表现较好导致市值占比被动提升;TMT、金融地产行业占比降幅较大。具体到一级行业,电子、电器、非银占比降幅较大。
主动调仓方面,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和建筑装饰等行业加仓比例较高。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家用电器等行业减仓比例较高。具体到二级行业,加仓比例最高的行业为医疗服务Ⅱ、医疗器械Ⅱ、生物制品Ⅱ,分别为0.11%、0.10%和0.08%;减仓幅度最高的为饮料制造、白色家电、保险Ⅱ,减仓比例为0.85%、0.39%、0.37%。
个股方面,北上资金的持股集中度小幅上升。前二十大重仓股持股市值占总持股规模的比例为44.98%,较前期的44.74%回升了0.24%。3月个股净买入规模最高的包括药明康德、沃森生物、深信服、迈瑞医疗和牧原股份,净卖出规模最高的包括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洋河股份、五粮液和海螺水泥,最近一周,北上资金净流入额集中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最近一周净增持强度较高的个股包括密尔克卫、重庆啤酒、移远通信和东方雨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