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回顾: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盘跌1.52%报2923.49点;深成指跌2.31%报10941.01点;创业板指跌2.64%报2045.93点。
市场焦点:
1月和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1月份,失业率受春节因素影响略有上升。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增多,用工减少,就业人数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减少较多;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低,灵活就业人员比重高,受疫情影响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企业招聘活动减少,市场就业机会不足,部分有意愿的求职者就业暂时较困难;一部分人就业意愿下降,不愿工作或不能工作,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
策略建议:
沪指跌破2800点,盘面热点缺乏
今日沪指跌破2800点,创指跌超6%,科技板块全线回调。板块方面,今日盘面毫无亮点,证券、科技跌幅居前。截至收盘,两市成交额为9633亿,成交额仍旧在万亿以下。沪股通今日流出53.17亿元,深股通流出44.90亿元,外资今日合计净流出98.07亿元。
1-2月份经济数据下降幅居较大,期待财政端发力3月16日统计局公布了1-2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投资方面。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下降24.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下降26.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同比下降16.3%。消费方面。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20.5%。外贸方面。今年前2个月,以人民币计算,出口同比下降15.90%,进口同比下降2.40%,贸易逆差425.90亿元。
市场方面,在周末美联储降息至零利率,美国股指期货大跌的背景下,今日A股开盘相对强势,盘中一度有拉升态势。但在相关经济数据公布及MLF利率未如期调降之后,市场大幅回调。板块方面,证券、科技等高弹性品种跌幅居前,基建板块相对抗跌。
展望后市,短期内谨慎为上。本次全球主要资本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疫情导致了实体经济衰退,从而投资者担忧基本面恶化而选择抛售金融资产。这与2008年不同,2008年是次级贷款违约后牵连了相关金融机构,而美联储行动迟缓导致了全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在美联储提供了充足流动性并接管相关金融机构后,全球的金融市场逐步趋向于稳定。
但美联储降息对于由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无能为例。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于美联储的行动也并不买账,降息的行为反而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在欧美主要经济体提出实质性的防疫措施之前,预计资本市场很难稳定,A股短期内仍有回调压力。
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变,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期待财政端发力来稳定短期经济,平滑经济波动。从就业来看,失业率再度上升,就业压力较大;从GDP支出法来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大幅度下降。我们此前多次提到,消费端、民间投资均存在意愿和能力双不足的问题,而境外新冠疫情正处于爆发阶段,全球需求大幅下降,净出口也不容乐观。投资端来看,今日统计局发言人也提到,赤字率有“适当提高有空间”。财政端发力是可期待的,也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中央多次提及不刺激房地产来稳定经济,预计基建和新基建将是政府投资的重点。
板块方面,继续推荐新基建和大基建板块。新基建个股弹性大,波动大,涨幅空间大;基建板块估值低,市值大,波动小,走势稳健。各有优势,投资者可按照自己的投资风格关注。
风险方面,疫情恶化和原油价格波动仍旧是市场短期面临的主要风险。
我们建议投资者短期内选择一些业绩稳健的板块,低估值个股,谨慎为上。
新基建板块涨幅较大,且属于高弹性板块,短期内回调压力较大,但我们仍旧看好其中长期表现。
短期谨慎为上
我国国内疫情已进入可控阶段,但海外疫情加速蔓延的趋势不容乐观,需要警惕疫情再度反复的可能,以及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短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在风险加剧、货币宽松延续的大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加大对黄金、利率债等受益于收益率曲线下移、并具备避险属性的资产的配置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