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推行注册制为引领,以科创板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为主线,资本市场全面深改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领域及发力点,可以预见,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制度落地亦将取得突破。改革将为市场注入活力、释放市场红利,为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而如何抓住市场机遇,未雨绸缪,赢得改革红利,企业需认真考虑。笔者以为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应该深入理解资本市场深改初衷和精髓,根据自身业务定位、经营规模、发展特点,有针对性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平台,建立科学长效的发展机制,持续强化企业规范运行,坚定企业责任与担当,维护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众所周知,以注册制为引领,市场化、法治化的资本市场深改,是全面、系统、深入的制度与体系的创新变革,其核心是减少以往的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监管,让市场主体归位尽责,赋予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权利,最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核心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竞争实力提升。
以注册制为引领的资本市场深改,重点强化信息披露质量,通过提高企业规范性与透明度,为市场全面、真实、准确揭示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附加值、产业运作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潜在投资价值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关键信息,将盈利能力和价值判断交给市场,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资源合理流向优质潜力企业,使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存量资源利用更充分。同时进一步压实相关主体的责任,加大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信息披露失真等行为的查处与追责力度,实现权利与义务、责任的高度统一。
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新型企业来说,资本市场改革为其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资源流动和聚集的载体,资本市场与企业相互结合,能有效解决企业缺乏发展资源的困境等现实问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企业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市场化与法治化构成资本市场改革的两翼,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如何实现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与完整,需要内外兼修,以内为主,需要企业建立合规的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机制,持续强化企业运行的规范性,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夯实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的控股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应提高发展站位,从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长期利益,在推动企业价值提升基础上,最大化实现股东的权益,避免出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零和博弈”。应着力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规范财务与税务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创新体系等,敬畏风险、敬畏市场、敬畏专业,为企业构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以此获得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
首先,拟IPO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相关议事规则的要求,规范运行“三会”,坚守“实质重于形式”,真正发挥“三会”的职能,科学决策、科学治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及监事会的监督指导作用,避免“形同虚设、职能丧失”。尤其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以及重大投资等方面,应严格履行相应程序,充分尊重中小股东、独立董事等意见。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影响者或决策者,大股东或实控人需有大局观和长远意识,增强规范理念和意识,始终将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放首位,把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扬帆再起航,为企业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及员工等相关利益群体负责。在上市辅导期阶段,大股东、董监高等企业核心主体应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法律法规,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执行。
其次,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关联交易决策制度、对外担保制度、对外投资制度等,严格履行相应执行程序。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上,应以身作则、自我约束,不侵占公司资金、不挪用公司资产、不以公司名义违规对外担保等。拟IPO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完整的提供和留存相关资料单据,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活动可核对、可查验。比如,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等的决策文件,相关合作协议,资金划付凭证等;制造业企业在销售环节,要有销售合同、出库单、运输单、验收单和发票等完整资料;在采购业务环节,要确保发票、收据和银行流水的统一性;在业务流程环节,要引入ERP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系统生成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跟踪核验材料,及时统筹协调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部门有效衔接和一体化运行,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时性、有效性,确保各项控制活动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对于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企业可聘请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其出具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文件。
再次,规范财务和税务核算体系。拟IPO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标准和要求,合法合规处理各项业务,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针对企业的业务特征,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针对销售、采购、费用支出、研发投入、固定资产、工程建设等环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准确核算各项业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要避免出现跨期确认收入、调节成本、账外收入的问题,严格按照收入确认标准和时点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收入与成本的有效匹配;规范票据和发票的开具和使用。在税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