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维权式营销”而备受争议的视觉中国(000681),在2019年4月主动将网站关停整改;2019年12月,视觉中国再度因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关闭网站。如今距离视觉中国网站关闭已经超过40天,截至发稿,其网站仍未恢复正常运营。
网站是视觉中国重要的内容输出窗口,网站关闭后,视觉中国不仅从未对外公布整改进展,也从未回应网站何时能恢复使用。不过,在此期间,视觉中国的版权官司依然在持续。
网站长时间关闭
2019年12月10日,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消息,视觉中国和ICphoto网站存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违规与境外企业开展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等问题,两家企业负责人均被约谈。两家网站负责人表示,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自查整改。
自2019年12月10日起,视觉中国网站暂停服务。目前进入视觉中国网站会显示,“落实有关管理要求,视觉中国网站自即时起全面开展自查整改,整改期间网站暂停服务”。
截至2020年1月21日,视觉中国网站已经关闭超过40天,关闭时间天数超过2019年4月。
2019年4月12日,因版权问题引起舆论不断发酵,视觉中国主动关闭了网站,并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进行图片自查整改工作。经过两周的用户测试,其网站于2019年5月12日零点开始恢复上线运营。
网站长时间的关闭,对于视觉中国将带来多大的影响?视觉中国并未披露相关信息。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不少投资者持续询问公司网站何时能恢复,但视觉中国并未回复。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先后向视觉中国多名员工咨询网站何时恢复,对方均表示,目前公司还在同网信办一起对网站进行整改,具体恢复时间还无法确定,自己也在等公司消息。
记者同时了解到,网站是视觉中国图片的主要出口,除网站外,目前用户亦无法通过其他途径使用公司图库。
1月20日,证券时报记者致电视觉中国一名高管,对方表示,网站目前尚在整改中,恢复了会及时通知大家,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任何信息。
版权官司仍在持续
视觉中国此前引发较大争议的,是其以版权官司为营销手段和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记者注意到,虽然一个多月来视觉中国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但其版权官司依然在继续。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12月以来,视觉中国全资子公司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仍与多家公司在打官司。
比如2019年1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涉及视觉中国的诉讼判决共10起,均与图片侵权有关,被起诉的对象包括华为、新浪以及多家上市公司。而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1月,视觉中国仍然有多起诉讼即将开庭。
从2017年开始,视觉中国的版权官司就维持比较大的数量。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2017年、2018年,与视觉中国有关的诉讼分别达832起、803起,而2019年视觉中国版权官司数量已经有所下降。
实际上,在图片侵权事件中,诉讼并不是主流的解决方式,大多数纠纷会在私下和解,或者庭前和解,因而真正能公开的案例只占很小一部分。
以另一家知名图片网站全景网络为例,2018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5亿元,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及产品维权收入。其中产品维权类收入为4800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
在维权收入中,私下和解的达到4584万元,占总收入的31%,庭前和解的达116.5万元,占总收入的0.78%,诉讼判决的仅47.5万元,占总收入的0.31%。
视觉中国并未公布维权收入占其收入的比重,但早年间,视觉中国曾将“维权优势”列为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
视觉中国曾表示,公司设置了版权合规部,专门对未经公司授权使用的图片进行维权。另外,公司开发了图像追踪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图像对比、爬虫技术等,追踪其拥有代理权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
随后,视觉中国联合国内律师事务所,对侵害其版权的企业进行诉讼。视觉中国表示,这种做法既可以维权,又可以将部分侵权用户转化为公司客户,大大降低获客成本。
这种维权方式也被称之为“维权式营销”,也是视觉中国引起广泛争议的重要原因。在近期的部分诉讼案件中就有被告认为,视觉中国的“维权式营销”属于权利滥用,其诉讼请求不应被法律支持。
办证还是砍业务?
视觉中国网站此次关闭,主要是因为违反了国家互联网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情况下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
作为图片网站,视觉中国为何会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这可能与其图片性质有关。
据了解,目前商业图库网站的图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商业创意类图片,这是一种具有形式感、情感、文化以及象征性意义的图片,题材遍布人物、时尚、静物、城市风光等,主要适合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商业机构等使用。
另一类是编辑类图片,这是一种具有新闻价值,记录可以引起公众兴趣的单纯事实消息的素材。这类图片主要面向杂志、报刊、网络等媒体类单位,其题材包括人文、地理、社会新闻等。
视觉中国等网站有大量新闻图片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