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分析
上周回顾:权重搭台,题材唱戏。
上周两市整体冲高回落,量能放大到日均6400亿成交量,场外资金有所入市,但场内资金"抢跑"也明显。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26%,2.25%,0.93%,热点层面,涨幅居的为传媒、手游,券商、地产次之;跌幅居前的多为消费类,白酒、医药跌幅居前。金融、地产等权重稳健,细分题材精彩。但不足之处较明显,无大主线机会,券商中南京证券强势但板块一般;科技细分精彩,但主心骨芯片类、软件类调整,消费电子横盘。影响上周市场的主要因素为资金的博弈,内外因素均向好的情况下,市场热点却不够强势,场外资金犹豫而场内抢跑。
本周重点及对应逻辑:元旦前流动性紧张或冲击市场,科技类首当其冲。
1、博弈成分多影响热点生态。上周市场在内外因素均向好的情况下,出现了场外资金犹豫而场内抢跑的情况,特别是上周五市场表现。打散了市场凝聚力,再度向上需要在政策配合的情况下出现强主线。周末中美领导人通电话,我们认为是锦上添花,但外部要素已经被预期,建议中性看待。国内政策层面平淡,构不成催化。"主心骨"类的热点,如券商、半导体、肖费电子、消费白马多休整,题材精彩但持续性不佳。
2、年底流动性压力带来较强扰动。因2020年春节较早为1月24日,在本已年末紧张的情况下叠加了春节提现需求。上市公司中偏周期类行业,减持做业绩的动力较强。结合今年两会前、国庆前行情演化,资金抢跑、提前兑现较为凶狠。
3、大基金选择集合竞价减持,有意控节奏,A股目前的高位股多为芯片股,几大优质芯片股11月以来的上涨对12月TMT的表现意义重大。在优质科技股经历短线休整欲再起升势时,遇到了大基金减持公告。有政府背景的大基金、加上集合竞价的方式,弦外之音需要留意。在消费类调整、科技类降温、券商分化的情形下,资金是观望等待还是新生热点
机会展望
权益类资产约5成仓位,短线或有调整为春季躁动中的正常现象。建议坚持大趋势、主线机会。
1、逢低配置消费类"核心资产",建议拿得住。
消费白马股的调整已有一月多,即便市场大涨时,也不改下跌形态。市场风格是否变化现在争议不大,因机构普遍以春季躁动看待当下市场,非牛市起点。增量资金挖掘性价比高的低位股、估值低板块,存量机构驻扎的消费类需要震荡消化高估值,时间换空间,等待市场机会。我们看好板块的逻辑未曾改变:消费升级国情下的高景气度、稳定增长的稀缺性。跨年期间,新发基金众多,建仓配置调整后的消费类多为共同策略。
2、优质科技类的核心站位"立得住"。科技类不宜再用"核心资产"来套,因行业景气好、资金已全面转向板块机会应扩散,非聚拢核心。科技类传导的核心逻辑是5G的逐渐推动,从通信设备到手机换机潮、电子穿戴化,再到数据服务,5G应用。催生2020年为电子创新大年,逻辑正且清晰,机会频出。目前芯片类预期较高、涨幅巨大,建议等待调整后机会。消费电子、云服务、服务器、游戏应用、传媒等板块估值不高,建议把握。
3、政策主线需留意券商。上周券商板块表现尚可,龙头南京证券强势4张停,但未带领板块强势。未来随着敏感时点度过,春季躁动行情有望推进,券商作为高弹性板块将受益行情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