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届湾区创新企业发展峰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此次峰会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证券时报以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共同承办。
上交所南方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上交所南方中心将借助湾区创新企业发展峰会,开展常态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系列活动,打造上交所服务南方地区的综合化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硬科技企业
期待资本活水浇灌
放眼全球,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科技,硬科技发展热潮正在全球蓬勃兴起。聚焦中国,硬科技成为衡量和支撑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对于提升城市产业创新综合实力的作用日益显现。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省民营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动力强,特别是上市公司群体实力很强,后备资源丰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已达45000多家;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已经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8000家,位居全国第一。
由于风险大、周期长,硬科技企业往往缺少足够的资本支持。一与会企业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希望监管部门与行业等各方一起建立完善生态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硬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推动科研成果落地,从而有力地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
作为引领中国资本市场重大变革、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科创板,将重点放在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硬科技产业,为其提供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活水”。
今年11月,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世界并购大会”上表示,上交所将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企业到上交所发行上市。
刘逖还表示,硬科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硬科技是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第二,硬科技是包括软件和系统在内的广泛科技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第三,硬科技涵盖了广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刘逖还提到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关于硬科技概念不正确的认识,主要因为理解过于片面,包括:
片面认识之一:硬科技=硬件。从硬科技的内涵来看,硬科技不仅包括硬件科技,也包括软件和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事实上,谁都不会怀疑软件巨人微软、芯片设计巨头ARM公司属于硬科技企业。
片面认识之二:硬科技=高端制造业。硬科技不能简单理解为高端制造业,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也能产生硬科技,硬科技还可以和非制造业实现有机融合。我国曾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片面认识之三:硬科技=已经掌握的科技。从硬科技的动态发展过程来看,硬科技具有典型的渐进性,并不局限于已经掌握的科技。科技创新符合“量变到质变”的一般规律,企业科创竞争力往往在企业由小做大的过程中逐步培育。有不少企业是由不是那么硬核的技术发展成长为高新技术的领军者,如英特尔、通用电气、华为等。
片面认识之四:硬科技=全球领先技术。从硬科技的技术含量来看,硬科技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竞争地位的体现,更多的是在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贡献,是指能够突破制约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核心技术。
另外,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毅林近日出席论坛时也表示,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加大对技术过硬、代表性强、市场认可度高、已经启动上市准备工作的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力度,推动其尽快申报上市,加强与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各地方政府和市场机构的合作,做好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工作。尤其是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潜力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加大制度供给,不拘一格支持其在科创板上市。
作为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的重点板块,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科创板累计受理181家企业申报,61家已经挂牌上市,基本都为硬科技企业。从所属领域分布来看,科创板的定位、所支持的企业属性与目前所提倡的硬科技的内涵和外延高度吻合。181家申报企业中,79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41家属于生物医药企业,31家属于高端装备企业,18家属于新材料企业,10家属于节能环保企业,2家属于新能源企业。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广东是全国科技创新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高新企业重点聚集的区域之一。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对于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也较强,天然具备吸引优质资源的属性。上交所在广州设立南方中心,对于上交所而言可以吸纳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同时这也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作用向南方全面辐射的信号。
打造南方地区综合化
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今年3月1日,上交所南方中心在广州举行了揭牌仪式,经过半年的筹备于9月10日正式开业。上交所南方中心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辐射广东、福建、海南,目前已部署福建基地、厦门基地,旨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距离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地方政府、交易所、企业多方共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记者获悉,上交所南方中心前期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南方地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存量资产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南方地区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三是培育新经济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夯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发挥交易所资本市场一线监管职能,为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贡献力量;五是强化信息技术合作,依托南方地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上交所与南方地区在完善金融设施基础建设方面的合作。
其中,上交所南方中心在培育新经济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方面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次峰会是上交所南方中心投入运营后,举办的首场面向湾区创新企业的盛会,标志着上交所对湾区的资本市场服务力度在加大、服务方式在创新、服务空间在拓展。
上交所南方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届峰会旨在通过宏观经济分析、资本市场规则解读以及上市公司经验分享,助力湾区创新企业拥抱资本市场,搭建湾区资本市场合作交流平台。
2019年,南方中心辖区内有松炀资源、丸美股份、松霖科技、通达电气等4家企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共有30家企业申报上交所科创板,方邦股份、光峰科技、嘉元科技、福光股份、微芯生物、传音控股、杰普特、普门科技、中国电研、清溢光电、卓越新能等11家企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南方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化、国际化、属地化服务体系优势,会同湾区市场各方力量,提供全方位资本市场服务,借助湾区创新企业发展峰会的品牌效应,每年开展一次创新企业调研、发布一份创新企业发展报告、举办一场创新发展峰会,同时将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探索建立服务湾区创新型企业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湾区资本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