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逻辑:公司新董事长熊伟上任后,企业文化重构、精细化招商及销售体制改革激活员工积极性;贴膏剂为老龄化疾病谱前周期产品,且整体收入基本不受医保控费影响;公司营销聚焦高毛利率产品,综合毛利率显著提升;消费升级背景下,公司其他贴膏被显著低估,精装对简装的替代助力贴膏剂价值回归。
全球市场看,日本为贴剂产销大国、美国为贴剂消费大国、亚洲(尤其中国)是贴剂高速增长地区。2015年全球贴剂市场测算,从使用量看,全球前二的分别为美国、日本,而亚洲被预测为未来贴剂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美国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外用贴剂等经皮吸收药物市场将从2018年的57亿美元增加至71亿美元,但亚洲(尤其中国)增速会更快。
骨科消费品中药贴剂为老龄化疾病谱前周期产品,行业增速将加速。1962年前每年出生婴儿约1300-1500万人,但1962年-1972年近十年每年出生婴儿约2500万人,其中1962年出生的婴儿已经57岁,55岁后骨密度显著下降,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系列骨科疾病。2017年零售药店外用贴膏剂销售额48.6亿元,同比增速14.3%,骨科为老龄化前周期,其行业增速必将加快。日本久光制药为全球贴剂龙头,以镇痛消炎贴剂为主营和核心竞争力,其年收入近90亿人民币,羚锐制药贴膏收入仅约14亿,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其空间巨大。
骨科为老龄化前周期、切入运动医学及医保目录调整,聚焦通络祛痛膏高毛利率产品;消费升级下,壮骨膏、伤湿膏、关节痛膏及活血消痛酊等将实现价值回归。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医保+基药”双跨,19年医保报销由住院变更为门诊及药房;打造“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运动型产品组合,预测19年销售额7亿,峰值可能突破20亿。18年膏药销售约16亿贴,平均每贴约0.8元,友商每贴8元,消费升级空间巨大。从京东终端检索发现:壮骨、伤湿、关节痛膏从简装升级为精装,价格分别为5元、25元;8元、35元;6元、25元;但精装仍比友商便宜;按照简装计算,三个合计占公司贴膏收入比例约40%。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19-2021年EPS分别为0.54/0.68/0.86元(不考虑提价的影响),公司业绩增速加快、骨科消费属性、成长空间大,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0年26倍PE,对应目标价17.6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整合或不及预期,产品销量或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