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平洋证券加大对优秀研究员的引进力度。在8月份引进地产、纺织服装和家电3名首席分析师后,9月份还将至少有4名主要行业的首席分析师加盟。近两年来,从名不见经传到今年上半年在佣金分仓中跻身行业前三十,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的研究业务提升速度明显。
近日,上证报对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所长黄付生进行了专访。他表示,中小券商发力研究所业务是实现突围的可选路径之一,只要落实好人员配置与激励机制,并能够持续,研究所的发展相对其他业务单元更加容易。“通过今年的调整和加强,希望明年能将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实力提升到国内主流券商研究所的水平。”
卖方研究在2015年后竞争白热化
站在2019年的时点,回顾十几年来的卖方研究历程,黄付生认为,2012年以后,券商业务开始创新大发展,卖方市场也开始快速发展。
2015年左右,随着中小券商的加入,新财富评选的火热,使得整个卖方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卖方市场愿意高薪聘请明星分析师,导致竞争激烈,分析师身价水涨船高。
黄付生表示,公募基金权益市场的规模近些年并没有扩大多少,且佣金率是下降的,从早先较高的千二左右降到现在的万八左右,部分已经降到了万五。所以,整个卖方的蛋糕并没有变大,但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见证了卖方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竞争不充分到竞争白热化的全过程,黄付生认为,投资者如今更注重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当前卖方研究更应当回归研究本源,对研究员的考核,对研究所的衡量都应更为科学。
研究业务是突围重要抓手
当前,卖方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平台资源优势不突出的中小券商该如何脱颖而出?
太平洋证券从2017年初才开始做卖方研究,公司对研究所业务非常重视,投入持续加大。黄付生认为,即便是中小券商也应该大力发展研究所,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发展券商的投行、经纪等业务,需要一定的资源积累,发力研究所业务,短期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二是研究所的发展给公司品牌、其他业务的协同等方面带来巨大红利。
这两年来太平洋证券的研究业务取得了一定突破。2017年以前的分仓佣金每年仅几百万元,2018年就达到了8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是4000多万元,有望在年底进入行业前二十。这部分收入对整个公司收入的贡献较大。
人员配置与激励到位很关键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太平洋证券研究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得益于公司领导给研究所很大的授权,包括人员招聘、激励机制和薪酬待遇等都拥有完全自主权。
黄付生向上证报表示,目前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的激励机制是市场上较好的几家之一。首先,研究所实行的是真正有效的激励,研究员的工资跟佣金分仓挂钩,完全考核研究员的佣金派点服务,佣金派点提成的比例在市场来看是非常高的;其次,太平洋证券实行的是全佣金考核,为了体现公司对研究所的支持,以及对其他业务的支持和服务,研究所的成本在公司层面整体考虑;再次,太平洋证券的激励机制能够真正兑现,在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自身原有的团队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更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入。
在研究员的配置上,太平洋证券今年有些调整。黄付生认为,现在投资者对研究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投资者的关注点基本聚焦在大消费、医药、TMT、高端制造等领域。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目前的人员配置,基本按上述几个行业来布局。相对而言,有优势的行业是食品饮料、农业、机械、医药和电子等。
“未来,当研究所的实力提升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后,会对公司其他机构业务形成协同拉动作用。”黄付生展望未来研究所发展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