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讯策略专题:复盘汇率与股市关系 为何这次不一样
时间:2019-09-06 00:00:00来自:字号:T  T

核心观点:汇改以来人民币经历了六次大幅贬值,但其中的成因有很大区别,对市场的影响也并不一样。人民币“破7”虽然是由中美经贸关系趋紧引起,但它使央行摆脱汇率束缚,政策可以更加“以我为主”。近期宽松政策已在快马加鞭的路上,预计9月份会迎来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市场可高看一线。

复盘人民币贬值与股市关系

(一)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六次贬值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大致经历了六次较大幅度的贬值:第一阶段,2015年8月11日至2015年8月25日,8.11汇改使得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迅速释放。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日至2016年1月7日,外汇储备减少、贬值预期并未缓解。第三阶段,2016年3月18日至2017年1月2日,人民币跟随美元而缓慢被动贬值。第四阶段,2018年6月14日至2018年8月15日,美方准备首次加征关税,中美经贸关系趋紧。第五阶段,2019年5月6日至2019年5月17日,美方威胁对额外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第六阶段,2019年7月30日至2019年9月2日,美方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威胁要对近5500亿美元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二)人民币贬值的动因拆解

(1)巨大贬值压力的释放。在2016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累计了较大的贬值压力。一方面,2014年美联储开启了加息预期,美元大幅升值;另一方面,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中国开启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刺激。这时的人民币汇率更像是固定汇率,被稳定在6.2附近。

固定的汇率就像一个闸门,阻挡了奔赴而来的洪流,表面上风平浪静,实质上洪流的压力都积聚在闸门上。一旦闸门打开,这种积聚的压力就会惊涛骇浪般释放出来,形成的冲击巨大。第一、二阶段人民币的贬值,主要动因是汇改打开了闸门,此前积聚的巨大贬值压力以较快的速度释放。

(2)跟随美元的被动贬值。正是吸取了前两个阶段的教训,2016年初以后,央行加强了对汇率预期的管理,有节奏的适时释放贬值压力。可以看到,整个第三阶段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很大,但贬值的速度温和。再考虑到供给侧改革已经逐步让工业领域摆脱了通缩,前期的刺激也带来了经济的复苏,贬值并没有带来市场的负面冲击。

(3)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风险偏好下降。2018年以后的三次贬值,都是中美经贸关系趋紧导致全球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升温,资金外流推动人民币贬值。这一动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对冲的话,对A股必然产生负面冲击。

第四、五阶段,央行为了守住“7”,对冲手段运用非常克制,A股的负反馈很大。但进入第六阶段,人民币“破7”,市场反而不再害怕了,这里面的运行机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币“破7”释放了央行更多的对冲手段。

为何这次不一样:“破7”的积极意义

(一)摆脱汇率束缚,政策可以更加“以我为主”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验看,大多采取让汇率自由浮动,从而让货币政策彻底独立出来的策略。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从汇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显得更加重要。此次人民币汇率“破7”,则彻底打破了这种束缚,近期政策也逐步释放更加宽松的、“以我为主”的信号。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未来继续会贬值到什么程度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央行政策得到了解放。

8月31日,金融委强调“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工具”。

我们预计,很快就会迎来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期,降准、降息已在路上。一方面,由于9月7日、9月17日会有共4400亿MLF到期,央行很有可能在这两个时间点采取全面/定向降准,一部分用来置换MLF到期量。另一方面,9月19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大概率会继续降息,央行很可能会在此后下调MLF利率和LPR利率报价,达到降息的目的。

(二)部分对冲加征关税的负面冲击

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会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人民币贬值相当于出口商品变便宜了,能起到部分对冲美国加征关税的作用。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起到了自我对冲关税影响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它本身是汇率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

风险提示:政策宽松不达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外围环境大幅恶化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