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19年中期报告。营业总收入为6854.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1%;每股盈利0.45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03元/股。
评论:
房建、基建、房地产、勘察设计均实现较快增长,Q2应收增长提速
报告期内,公司房建业务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452.3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总营收的比重达72.08%;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4.9亿元,同比增长11.2%;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7.1亿元,同比增长17.2%;勘察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31.3%;。
分季度看,公司Q2收入同比增速21.6%,对比Q1同比增速为10.24%,Q2增速提升明显。Q2房建/基建/地产收入增速分别为26.5%/1.2%/31.4%;Q2归母净利润114.5亿元,同比增长4.1%;利润增速未能与收入同步主要因毛利率有所下滑;财务风险整体可控,期末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6.54%,同比降低2.25个百分点。
上半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
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0.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毛利率5.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毛利率为8.7%,与去年保持持平,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毛利率3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勘察设计毛利率为16.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下降一方面因为毛利率较低的房建业务占比上升且房建本身毛利率下滑所致;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3.22%(+0.07pct),基本保持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0.27%,上升0.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35%,上升0.37个百分点,主要因研发投入大幅上升;财务费用率0.61%,下降0.3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加强了地产营销,而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则与终止确认的保理手续费计入投资收益有关;
在基建合同拖累的情况下新签合同继续增长
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14360亿元,同比增长6.0%,新签合同总额同比增长6.0%,至14,360亿元。其中,房建业务稳健发展,新签合同额10,351亿元,同比增长18.9%;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2,112亿元,同比下降37.4%;设计勘察业务新签合同额55亿元,同比下降8.3%。房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842亿元,同比增长30.6%;基建新签合同额下滑主要还是公司收缩PPP相关业务有关;
房建、地产实现高增长,地产利润占比接近
企业改革持续深入,科技创新持续强化
改革方面,中国建筑是国务院国资委选取的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中,完全竞争性领域的唯一代表。下属中建一局二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中建装饰入选国家发改委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科创方面,报告期公司在重大装备和材料上均有突破。公司自主研发“造楼机”超高层智能建造集成平台,提升工效30%以上,占据超高层建造技术制高点;自主研发全球第一个运用于主塔式桥梁施工的大型智能装备“空中造塔机”整体式自适应桥塔智能顶升爬架系统;自主研发全国首台超深超长双S曲线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SPRJ-1650型),填补深隧施工重大装备领域的国内空白。公司独立研发单一涂层材料,全球首次利用阳光和外太空给建筑物无电、无氟昼夜低温制冷(晴朗天气最高可将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20℃),取得建筑节能重大突破,产业化前景广阔。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6万亿元、1.51万亿元、1.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2%、11.0%、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8亿元、486.4亿元、540.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1.1%、14.5%、11.1%。预计2019年-2021年EPS分别为1.01元/股、1.15元/股和1.28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6/5/4x,公司是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建筑央企,估值低廉,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生产安全风险;现金流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