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市场异动点评:“长期风险”逻辑尚未到 无需过度悲观
时间:2019-07-09 00:00:00来自:字号:T  T

在6月13日的下半年策略报告《大博弈下的弱元起》中,我们提出“基于《特朗普的战争与和平》,大博弈下半年走向阶段性缓和的概率较大,市场短期有望迎来风险偏好提振带来的上涨,但这也意味着结构性通胀对于政策松的制约将会重现,反而会造成随后的调整压力”。6月30日的七月策略展望中,我们再次明确提出:大博弈如期阶段性缓和,其作用是短多。今天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似乎正在兑现短多之后的“长期风险”,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长期风险更多的应该发生在年底结构性通胀再次上行、金融风险再次出清的或有场景下,对于今天的调整,我们不认为是之前所提的大博弈阶段性缓和、短多后的长期风险兑现,在无风险利率保持低位、风险溢价下行的背景下,我们将今天的市场表现更多理解为一些偶发的情绪性调整。

目前看,诱发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原因有如下几个,但仔细推敲下来,并不值得过度担忧:1、美国最新的强劲就业数据降低了美联储降息的概率,让A股市场降准降息的预期一道跟随下降;2、中报预报披露即将进入高峰期,市场担心业绩低于预期;3、科创板即将运行,创下一年多以来月度募资总额新高的IPO金额让市场有些担忧。对此,我们的看法是:1、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货币政策主要由国内的增长和通胀形势决定,而非机械盯住美国;2、伴随着三季度CPI的见顶回落,结构性通胀对于政策松的制约消退,政策经济周期有望重回“数据弱、政策松”的格局,政策趋松的概率大于收紧,如果是担心中报业绩不及预期,就更不需要担心政策不会宽松;3、近期科创板IPO注册通过数量快速增加,主要是为了7月22日科创板的集中挂牌,未必是IPO提速的信号,从创业板初期28只股票挂牌的历史数据上看,并没有发现对主板的明显负面冲击。

今天中小创跌幅更大,但权重股下跌的杀伤力更大。护城河是一种将消费者剩余稳定转化为生产者剩余的能力,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这来自于品牌辨识度、进入壁垒、企业数量较少等垄断现象。一旦将这些具有清晰内涵的微观经济学逻辑,去用难以去证实或证伪的诸如“核心资产”的伪命题去覆盖、并树立盲目的“核心资产一直涨”信念,则会导致过度投资和拥挤交易。因此,具有护城河的股票不是风险,它们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掩盖本质、麻痹风险意识的“核心资产”这个概念本身是最大的风险。好在,我们测算的估值隐含增速预期在6-6.5%,这意味着市场并不存在大幅回落的空间,除非美股出现超预期波动。

风险提示:华为事件出现反复;美股超预期波动;中报业绩低于预期,且政策应对不及时;再次出清金融风险。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