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上半年的大起大落之后,A股重新回归存量结构。驱动市场趋势性机会的变量将是盈利。等待经济上行驱动力明朗以及下行压力消化后,盈利的确定性更强,即目前较低的拿地意愿使得处于高位的房地产投资逐渐回落至历史偏低水平,进出口以及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有见底的迹象,以及基建投资增速在逆周期的调控政策下逐渐回升和减税在居民消费端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量流动性依然会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股市层面的流动性暂时难以看到如今年一季度的大幅资金流入现象。回归存量结构之后,中期市场行情的走势需要再次转为均值回归逻辑,适合与市场情绪做逆向操作。在市场交易情绪过度亢奋时转向谨慎,当市场情绪过于低迷是可以开始适当进行左侧布局。存量格局的打破可关注其他存款性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的变化。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中美贸易战对于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我们建议使用市场对于中美贸易问题的预期而非贸易争端本身来做市场研判。
由于市场最为基准的盈利锚暂时还看不到改善,总量的流动性已经较为宽松,但结构上资金入市还较难形成趋势,但2018年形成的底部已经较为稳固。再回存量结构之后,上证综指下半年预计在2800点至3500点之间进行高波动震荡,为下一轮“盈利牛”蓄势。
行业层面,实体经济复苏还需等待验证时,寻找那些盈利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相对较弱的行业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按行业盈利与经济的相关性来看,中药,包装印刷、高低压设备等。此外,可关注北上资金与两融资金配置出现分歧的行业,如金融、传媒、建筑建材和化工等。主题方面,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中,自主可控以及金融对外开放是最为确定的方向。长三角等区域性主题也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较大的趋势性机会。
下半年重点事件:7月政治局会议、科创板正式落地、美联储降息周期确认以及A股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因子权重提升。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