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回顾:市场缩量下行,上证综指5周连跌。中美贸易摩擦继续演化,科技领域限制加强,市场情绪走弱。上证指数周跌1%,两市日均换手率降至2.1%。风格上大盘继续胜小盘。行业与主题方面,市场低迷金融相对抗跌。
产业自主与进口替代主题下软硬件、有色金属等领域较为活跃。海外资金仍在流出,大消费板块包括农业、零售、纺服、食品饮料、汽车、医药补跌。
市场展望:市场风险偏好受抑制,重视内需及产业自主。近期外围不确定性仍在提升,抑制市场情绪。市场一方面在继续消化中美经贸关系恶化及其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期待中国政策更为积极的应对。具体来说:
1)中美贸易摩擦演化: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措施仍在发酵。科技限制如果继续演化,近几十年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可能面临较大挑战,这将在短期和中长期产生深远影响;2)英国脱欧新进展:英国首相辞职表明英国内部在退欧问题上的分歧相对较大,未来事态的演化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无协议退欧、重新公投、重新大选都是可能的选项,这对英国乃至欧洲的前景均可能带来一定压力,近期英国和欧洲的增长已呈现明显放缓的迹象。综合来看,进入五月,全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的可能性加大。国际油价下跌,全球股市疲弱,美债收益率曲线再度倒挂;3)全球资金脱股入债,海外资金继续大幅流出。在上述背景下,全球资金在避险情绪下脱股入债,接连流出海外中资股和A股市场。上周海外资金连续第四周净流出海外中资股,净流出15亿美元。沪深港通北向资金连续第六周净流出A股,净流出163亿元。尽管流出规模相比此前一周均有所收窄,但海外资金重回流入可能仍需等待基本面改善和市场超跌等因素的支持;4)中国政策继续维稳,继续强调开放。上周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成立,周末银保监会主席评论中美经贸关系,并强调中国继续推进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开放。另外,A股内部一些反映市场情绪的指标已经明显回落,但尚未达到正向信号的水平。如两市成交额和换手率下滑,大股东和高管仍在减持,融资余额仍在下降,6月解禁股份规模将达到年内第二高,等等。我们注意到经过过去几周的调整,A股市场估值重新回到长期均值之下,目前沪深300非金融交易在前向十二个月市盈率13.1倍,已经低于长期均值0.6倍标准差,外资持股比例前100大A股交易在前向十二个月市盈率14.5倍,略低于长期均值14.7倍。综合来看,市场短期仍可能继续消化外围不确定性,市场转机仍需要更积极的催化剂的出现。结构上,内需是不确定性中的相对确定性,其中产业自主与国产替代是值得战略性重视的领域。有最低仓位限制的投资者可以适当提高防御性板块的比例如银行、基建等。此外,本周二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将正式生效。我们预计此次提高可能带来20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资金(主动+被动型)。上周富时罗素也公布了纳入A股的细节,共有1097只A股入选,分别包括292只大、422只中、376只小以及7只微盘股。
行业主题建议:产业自主、大消费是主要方向。1)逢低吸纳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方向的优质龙头,包括食品饮料、家电、医药、酒店旅游、零售等领域龙头;2)产业自主紧迫性提升,软硬件、通信、军工、医药领域的部分个股可能也会受到关注。
近期关注:1)外围不确定性;2)中国的政策应对;3)科创板;4)周五公布5月PMI;5)周二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