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电子保单异地被罚改革与执法如何相适配?
时间:2017-09-1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去年年底,北京市启动了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为在京车主购买车险提供了方便。然而北京新规中“不需再将绿色的交强险标志张贴在汽车风挡玻璃右上角”的便民之举在全国其他城市还未获得普遍认可。近日多名车主向媒体记者反映称,自己虽然携带了打印的电子保单,但依然被外地交警以“未张贴车险标志”为由开具罚单。保险行业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8月30日,已有34位北京车主因此被外地交警查处。

一边是先行先试的交强险电子保单,另一边则是照章办事的路面交通执法,身处夹缝中间的北京车主们,可说是左右为难。作为保险消费者,同时也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数十位守法合规的北京车主,却频频在外地被交警依法查处。在此事中,似乎所有的人、所有的程序都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只是那个尴尬而诡异的“结果”。实在很难想象,在一个成熟的现代法治社会,公共规则的设计与执行,还会存在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评价此事,很多人下意识断定,“北京的地方规定,并不能取代全国的通行法律”,外地交警依法开罚并无不妥。可需要厘清的是,北京所启动的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自一开始就获得了公安部交管局的认可和支持。这事实上表明,此番改革试验业已获行政主管部门“放行”,理应在全国范围内都具备合法性。只是很遗憾,这一批准、授权的过程,却并未以一种制式化、标准化的方式在交管系统内部加以确认并周知。于是,北京的这一试点,置之外地语境下仍是非法。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此轮交强险改革,自始至终都是由当地的保监局推动。在整个进程中,交管部门更多只是充当知会、沟通和寻求支持的对象,而并不是作为“改革”的联合发起方。这一角色分工决定了,主要起“配合”作用的交管部门,并没有太多的动力和精力,来未雨绸缪地提前介入和积极引导这场便民改革——围绕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所引发的一系列“不适”,表面看来是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力的结果,可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此项改革的“方法论”存在缺陷。

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看似只是保险行业的业务微调,可是其却涉及到“特殊授权”与固有法律的兼容问题,涉及到了行业实践与交通执法相互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诸如此类的改革,必须充分兼顾各方职责所系,并事前就给出一套完备的协调解决方案。惟有慎之又慎,同时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策略,方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此而言,北京保险行业动辄简单取消“纸质交强险标志”,甚至允诺“给被罚车主相应经济补助”似乎都显得稍欠考虑甚至是情绪化了。

任何一项公共改革,都是一个规则再调适的过程,也都是一个利益再平衡的过程。对交强险电子保单试点来说,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准备,如此才可避免规则打架、车主遭殃的尴尬。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