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支撑建筑央企估值回升的三个因素
时间:2024-01-30 00:00:0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特估”概念本身对建筑央企基本面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潜在影响可能是促进建筑央企继续落实缩减低效投资的经营策略。但在主题催化下,仍然认为建筑企业尤其是建筑央企的估值回升是可持续的,主要基于三点原因:1)地方化债+中央财政发力,建筑企业资产质量有望提升;2)建筑央企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现金流改善可期;3)基建有预期差,中央财政支持下重大项目支撑建筑企业订单。重点推荐: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铁建(601186.SH)等。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一、地方化债+中央财政发力,建筑企业资产质量有望提升: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化债”工作,“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10月和11月合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7万亿元,全年累计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同比+331%。再融资债可用于偿还债券或偿还债务,其中用于偿还债务的被称为“特殊再融资债”,“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助于地方履行存量到期的支出责任,建筑企业PPP项目应收款减值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新增政府债务信用主体上移,将有效降低融资成本。2023年10月中央财政决定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而此次增发的国债由中央还本付息,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债务发行的信用主体上移仍将继续演绎,由专项债置换城投债基本实现了新增债务由政府表外向政府表内转移,下一步由“发行国债+转移支付”置换地方政府债或能够有效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增长,降低融资成本。对建筑企业而言,即使后续仍要垫资施工,由于信用主体上移,坏账比例预期也会下降,未来应收款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建筑央企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现金流改善可期:

建筑央企持续收缩投资规模,回归工程服务本源,未来现金流出压力有望缓和。一方面,新增投资缩减,在手投资项目进入持续回款期,现金流入将得到持续改善。另一方面,央企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以来,建筑央企对现金流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央企都加强了现金流相关考核,现金流明显好转。中国中铁2023年新签合同额增长2.2%,其中传统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获得了11.4%的增长,而投资运营业务新签合同额大幅缩减了54.7%;中国铁建2023年新签合同额+1.5%,传统工程承包业务+8.8%,投资运营业务-24.1%。

从现金流实际情况看,建筑央企经营性现金流处于修复通道。部分建筑央企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为正,2022年部分建筑央企利润现金比率达到100%以上,现金流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央企不断提升的应收账款保理规模(资产证券化),但即使提出保理来看,中国中铁、中国铁建2022年OCF仍有明显改善,中国交建、中国电建有边际改善。

三、基建投资或存在预期差,中央财政支持下重大项目支撑建筑企业订单:

基建12月提速,“中央财政加杠杆”或存在预期差。12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8.24%,提速0.28pct,狭义基建投资同比+5.9%,提速0.1pct,12月单月基建提速主要源于公共设施投资12月单月实现+16.2%的高增长。公共设施投资包括市政、环卫、市容、绿化、公园、景区等投资,基本囊括了涵洞、防空、城市排水、暴雨应急、城市公园等“平急两用”领域。

若按如下步骤推演“平急两用”项目的落地节奏:2023年7月“平急两用”政策出台,8-9月项目申报,10月开工(根据Mysteel数据,10月单月项目开工投资额+110%),再配合10月国债发行,可以发现“平急两用”能够解释12月公共设施投资的单月高增速。因此,中央财政对基建的支撑作用可能好于市场预期,能够为2024年建筑企业订单提供有力保障。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