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集成电路行业迎政策利好,
经研究,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延用2022年清单制定程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2022年已列入清单的企业如需享受新一年度税收优惠政策(进口环节增值税分期纳税政策除外),2023年需重新申报。
《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为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简称《若干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有关规定,经研究,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简称“清单”)制定工作,延用2022年清单制定程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
《通知》要求,关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或项目发生更名、分立、合并、重组以及主营业务重大变化等情况,应及时向地方发改和工信部门报告,并于完成变更登记之日起60日内,将企业重大变化情况表和相关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发生变更情形后是否继续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或项目标准。
地方发改和工信部门会同财政、海关、税务对清单内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存在以虚报信息获得减免税资格问题,应及时联合核查,并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复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复核后,对确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和标准的企业或项目,将函告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相关规定处理。
全国多地发布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围绕集成电路的发展出台不少利好政策。
尤其在1月,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湖北等相继发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利好政策以及项目规划,从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等多方面,积极投入到加快推动产业链的建设中来。
以北京为例,在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2022年产业规模已超过600亿元。
1月31日,北京公布的《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提出,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在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能方面,计划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
上海这边,也将以集成电路等产业为先导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在上海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将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制造、设计、装备、材料、零部件等技术攻关,高标准推进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
随着“广东强芯”工程深入推进,广东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目标迈出坚实步伐。1月16日,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就《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其中明确了对制造、封测、装备、材料、EDA等多环节的具体补助支持。
与此同时,广州也将聚力培育“万千百”亿级产业链群,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8%。在聚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方面,广州将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加快推进增芯半导体、粤芯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产业政策力度有望加大从集成电路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它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核心的环节,我国半导体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集成电路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也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336亿元增至2021年的1045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25%。
中信证券指出,预计市场期待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后续有望落地。政策未来可以围绕制定目标、组织协调、引导投资、支持人才、攻关机制、国际合作、财税政策、专项补贴、鼓励国产等方面展开。从当下产业安全角度,应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高端芯片等环节,后续有望获得政策推动。
概念股一览:
安集科技: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
聚辰股份:主营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
神工股份:主要产品为大尺寸高纯度集成电路刻蚀用单晶硅材料,是业界领先的集成电路刻蚀用单晶硅材料供应商。
中微公司:聚焦用于集成电路、LED芯片等微观器件领域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深硅刻蚀设备和MOCVD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科微:主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及销售。
北方华创:从事基础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