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23年银行业展望:营收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建议关注两条主线
时间:2022-11-30 00:00:0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展望4Q22及2023年,随着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房地产市场需求侧逐步修复,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预期下,市场化有效信贷需求得以提振,银行体系信贷扩张仍有抓手,市场对“宽信用”仍可报以期待;息差在1Q23集中重定价过后收窄压力趋缓,“量增价稳”将对利息收入形成支撑。同时,投融资环境转暖预期下,非息收入有望回暖。多重因素提振下,营收增速在2023年有望企稳回升。

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招商银行(600036.SH)、宁波银行(002142.SZ)、兴业银行(601166.SH)、平安银行(000001.SZ)。2)区位优势明显,凸显“亲周期”性的优质中小银杭州银行(600926.SH)、南京银行(601009.SH)、江苏银行(600919.SH)、常熟银行(601128.SH)。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政策面“四重利好”因素共振,提振银行板块表现

在一揽子“稳增长”举措加速发力,“三支箭”提振房地产链景气度高涨,基建对“宽信用”形成重要支撑,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预期下,经济筑底企稳预期增强,有助于提振银行板块顺周期表现;叠加易会满主席日前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引发市场对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估值体系重塑预期,银行板块近期持续走高。

房地产融资“三箭”齐发,提振地产链景气度,缓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

11月份以来,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融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包括但不限于:①交易商协会推进“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举措,涉及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投放、支持个人贷款合理需求、支持优质房企发债融资、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稳定、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过渡期等多个方面;③人民银行计划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零资金成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④六大行与重点房企批量签订意向性大额授信额度近1.28万亿;⑤证监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支持房地产股权融资等。

近期一系列房地产融资政策支持聚焦房地产供需两侧,主动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正面信号。从市场关心的供给侧情况看,该行认为宜将政策解读为金融体系的自救安排,通过重组融资性现金流,以及配套“保交楼”等增量资金,来缓释地产行业风险,避免风险传染,对信用违约“多米诺骨牌”效应予以阻断,是时间换空间的安排。随着“保交楼”举措落地显效,未来需求侧政策将是持续发力重点,后续看,销售端政策刺激具有确定性和持续性,涉及“四限”、首付比例、二套认定等增量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同时,对于存量首套高利率按揭贷款,利率也有望适度下调,以此来减轻按揭早偿压力。预计房地产销售形势有望边际改善、市场情绪相应逐渐修复,有助缓释地产风险,降低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压力

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基建是“宽信用”重要支撑,推动信贷投放

今年以来,私营部门投融资需求偏弱,“稳增长”更多依赖于政府或准政府投资,国常会多次部署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截至3Q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2.5%至31.9万亿。

11月22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推动基建投资的重要安排。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主要用于补充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同时,鼓励政策性银行用好8000亿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配套融资跟进,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

目前重点项目配套资金提供比例偏低,授信项目提款进度相对缓慢,料后续将从两个角度增加基建信贷支持,一是推动银行更多对接2700多个项目中的未授信项目;二是在前期累计授信3.5万亿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提款。

与此同时,“保交楼”资金陆续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在后期有所体现,进而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若基建与地产形成共振,则会强化“宽信用”表现、推动“稳增长”显效。

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经济筑底企稳预期增强,有助提振银行顺周期表现

近期与未来疫情防控政策或持续优化。11月11日,卫健委发布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举措;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度召开发布会,落细落实防控措施。会议指出“要科学分类收治阳性感染者,妥善做好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收治、照护”、“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前期,由于疫情形势复杂性、局部地区管控压力较大。但大趋势上,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经济活力有望进一步修复、居民消费场景约束相应得到一定释放。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或设定较高,经济回暖驱动银行复苏。11月22日,国常会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