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2日)沪深两市全线高开,盘初惯性冲高之后,股指逐步震荡走弱,午后三大股指加速下探,尾盘题材股骚动,促使股指快速上攻,形成一个小型翘尾行情。
从盘面上来看,轻指数重个股,环保股扛起领涨大旗,动力电池回收、汽车整车、光伏设备等板块表现较为抗跌,行业与概念板块跌多涨少,局部赚钱效应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力电池回收板块之中,截止收盘,超越科技20CM涨停,宁波精达、迪生力、天奇股份等涨停,光华科技、格林美、腾远钴业等股价大涨。
西部证券指出,当前市场并不脆弱,不会出现上半年市场快速急跌的情况。市场的脆弱性来自估值水平,交易结构和风险收益匹配度,相较于上半年而言,各项风险因素都已经有较为充分释放。
在当前A股热点分散,板块轮动加剧背景之下,隐藏了可能的投资机会,精选部分机构研报,我们来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主题,可供参考。
【主题一】动力电池回收东吴证券认为,电池回收具备资源价值,但商业模式本质为再制造,收入成本同向变动,利润相对纯资源企业稳定,而报废量15年的持续增长是巨大产业红利,持续成长属性凸显。
广发证券提到,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已初步建立,再生锂钴镍等保障长期金属需求。7月21日工信部党组成员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致辞时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未来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亦预计到2035年退役电池的回收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从产业维度来看,我们已观测到近年来伴随动力电池回收政策逐步进入稳定期,参与企业数量急速增长,亦有诸多上市公司扩产加速。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再生锂钴镍等将有效保障电池等环节的金属供应,产业闭环趋势已现,锂电回收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上行。
该机构进一步分析,动力电池市场空间迅速放量,测算2030年锂电池回收规模中性预测下达1089亿元。伴随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带来的投产高峰期,考虑动力电池报废周期约为4-6年(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利用的比例或将下降),我们测算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在未来10年迎来市场空间的快速释放。我们中性测算2030年三元材料回收空间达475亿元,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市场空间达440亿元,其余市场空间由储能及3C电池贡献。其中“先三元,后磷酸铁锂”的市场空间释放节奏值得重点关注。因此,从产能规划的角度,建议关注已有三元电池回收布局并扩产,同时持续规划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企业。(截图来自东吴证券研报)
【主题二】汽车光大证券提到,1)汽车板块维持高位震荡格局,随着车企半年报业绩预告公布,板块已切换至销量/业绩兑现阶段。2)展望来看,新能源乘用车需求依然表现稳健、叠加各地因地制宜基于新能源车的补贴扶持政策+2023E补贴取消驱动的年末冲量前景,看好2H22E新能源乘用车爬坡趋势,我们维持2022E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00-550万辆的预测。3)整车方面,看好具有较强插混、以及高端纯电车型周期的车企2H22E爬坡前景;零部件方面,看好新定点释放/市占率抬升,业绩有稳健兑现前景的标的。
民生证券指出,汽车行业有望于2022Q3迎来库存周期(4年左右车型周期)与朱格拉周期(8-10年资本开支周期)共振启动,迎来板块性重大布局机会,推荐三条投资主线:1)基于行业复苏确认带来板块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的乘用车板块(早周期特征明显)和零部件蓝筹的配置机会(估值修复的核心源于周期拐点预期下,估值向行业过热及滞涨阶段业绩切换),推荐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建议关注上汽集团及蔚来、小鹏和理想;
2)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行业资本开支主要方向,智能座舱有望在EE架构迭代及高算力芯片量产下,开始进入类似消费电子一样的快速迭代,【座舱电子】赛道推荐【域控制器】核心公司德赛西威和经纬恒润,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和华阳集团,推荐【座舱人机多模交互】的上声电子和科博达以及【传统内外饰智能化升级】的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和继峰股份。
3)L3级智驾驶渗透趋势提速,线控底盘有望复刻过去5年电动车渗透率曲线快速放量,率先收益。推荐【线控底盘】龙头公司中鼎股份、亚太股份和拓普集团,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保隆科技和伯特利。(截图来自民生证券研报)
【主题三】环保广发证券提到,近年来,环保企业转型加速,如高能环境转型危废资源化;伟明环保进军高冰镍、正极材料领域;龙净环保依托紫金矿业进入绿电、锂电新能源领域;旺能环境进军锂电回收等。我们认为环保企业的转型与各细分赛道政策端的轮动相关,行业从早期的污染防治向再生资源、新能源转型。企业转型后市场空间更广,存量业务亦可为新业务提供现金流。我们亦已看到上述公司已呈现明显的估值提升,反映市场对环保转型的认可。我们认为伴随转型业务落地,将带动利润持续增长,估值修复在即。
华创证券指出,环保行业迎来低估值与确定性中的新机遇。我们认为环保板块目前仍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区间,随着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线日趋明朗,行业估值有望继续向上修复。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