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交易周(6月6日-6月10日),A股三大指数延续上涨,上证指数周涨2.8%,深证成指涨3.5%,创业板指涨4%。板块方面,成长股、赛道股集体回归,煤炭、有色、化工、汽车、电力、酿酒等表现强势。资金流动方面,截至6月10日,北向资金已连续10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661亿元,本周累计加仓近370亿元,刷新今年以来连续净买入时间纪录。
展望后市,国泰君安表示,下周将会迎来美联储6月份议息会议,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会在此次会议上宣布继续加息50个基点。在短期市场累计较大涨幅之后,部分个股存在震荡回调需求。中长期来看,稳增长主线依旧明确,临近中报披露,业绩预期较好的个股有望接力上涨。可以逢低关注业绩预期较为明确的白酒、乳品等,高景气赛道中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光伏等板块亦可在回调中逢低布局。
渤海证券指出,可沿着稳增长的政策部署,从两个方面进行挖掘:(1)基建投资提速,叠加疫情受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开工旺季,中下游环节对煤炭、石油石化等上游资源品的需求有望获得进一步支撑,供需紧平衡态势有望延续,可继续关注煤炭、石油石化板块。(2)国内政策端正在以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自上而下推进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后,新能源领域的建设有望获得加速推进,可关注其中的风电、光伏、绿电板块。
重点数据一览
热点复盘
【锂电】
近期,锂电池概念股表现强势。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截至6月10日,锂电池板块涨超23%;板块内247只个股跑赢上证指数,占比近九成。同时,最近一个月,该板块有99只个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其中,比亚迪获看好评级次数最多,达到23次。其次是盐湖股份和格力电器,获看好评级次数分别为11次和10次。此外,亿纬锂能、索通发展等6只个股获看好评级次数也均在6次及以上。
山西证券指出,原材料方面,相较于三元前驱体材料,磷酸铁锂的需求更为旺盛,因此价格一直维持高位运行。目前电池电芯价格有所上升,电池生产企业的毛利率有所好转;但正极材料价格涨幅滞后于成本涨幅,对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毛利率或将有所下滑。考虑到储能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开始为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补贴的因素,仍看好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个股的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提到,展望2022年下半年,短期压制新能源金属板块估值的因素有望否极泰来。一是经济衰退或将成为美联储加速紧缩的掣肘,二是疫情缓解、稳增长落地有望带来下游需求的复苏,三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成本压力传导顺畅。长期看,新能源金属板块已进入“绿色滞胀”的阶段,历史性高价和资源可得性差对行业增速和估值中枢持续压制,长期有望通过资源放量和下游成本传导逐步改善。在此背景下,新能源金属行业的投资策略将在“小β”修复的背景下,更加侧重成长性个股“大α”的挖掘。
【光伏】
自4月底以来,光伏板块持续走强,近一个月共22只光伏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消息面上,美国白宫正式声明美国将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关税豁免,企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中银证券表示,2022年美国光伏产业仍处于ITC政策的退补抢装周期,年底前未能开始施工的光伏项目税收抵免额度将从26%下降至22%。前述关税豁免的新措施或将快速解除供应紧缺对当地光伏需求的压制,东南亚对美国光伏组件出口有望迎来反弹,美国全年新增光伏装机预期或恢复到30GW以上,随着美国市场需求预期改善,有望带动后续全球需求与光伏产业链价格预期上修,供给瓶颈解除后需求亦有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
广发证券认为,当前处于稳政策落地预期阶段,需求趋势和原材料趋势还未迎来变化,后续仍需观察稳增长的落地情况和政策刺激效果。从选股上看,建议优先从两条线索关注机械行业:(1)聚焦上游通胀链的受益标的,包括油气设备与服务、煤机、培育钻石等;(2)聚焦先进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加速的新兴成长领域,包括光伏设备、锂电设备、风电设备和半导体设备等。另外,后续值得重点关注的板块有:(1)等待稳增长措施落地后迎来拐点的领域,包括工程机械和通用自动化板块。(2)出口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
5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整车板块整体上涨38.47%,13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30%。其中比亚迪以1288亿美元的总市值反超大众集团,跻身第三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其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向市场化推动,可形成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进而带动世界增量。
针对该板块后市行情,光大证券指出,5月中下旬至6月初汽车相关扶持政策相继落地。该机构预计全年新能源车仍有望保持稳健销量爬坡节奏,此轮政策扶持下的最大增量或在燃油车;此外6月车市有望呈现供应链全面恢复+留存订单加速交付的趋势,看好2H22E供需双向优化驱动的产销释放前景。
国金证券表示,二季度开始,该板块结构性行情演绎开启,围绕三大方向布局:(1)围绕特斯拉、比亚迪等高景气度产业链进行布局。该机构预计特斯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