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回归A股 中芯国际离全球龙头还有多远?
时间:2020-07-08 00:00:00来自:时代财经字号:T  T

广东展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海波表示,目前大家对中芯国际的预期很大,其在科创板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替代率,增强抗衡国际不确定因素的能力,但还没有到赶超的时期。

中芯国际的A股回归,或许正是国内芯片冲击世界巨头的发令枪。

7月7日,A股半导体板块一度整体上涨超过6%,这一天也是中芯国际国内科创板IPO申购之日。

昨天(7)晚间公布的中芯国际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不到0.177%。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约为0.212%。

中芯国际从6月1日获得IPO受理到完成发行,只用了37天时间,创下了科创板最快的发行纪录。

在其上市一路绿灯之际,国内芯片行业“喜大普奔”。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出现涨停潮,至纯科技、上海新阳、紫光国微以及徕木股份均出现连续两天涨停。中芯国际港股在7月6日暴涨20%;沪硅产业6日也以20%涨停报收,7日又收涨8.13%。

作为国内晶圆代工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回归A股牵一发而动全身。

广东展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海波表示,目前大家对中芯国际的预期很大,其在科创板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替代率,增强抗衡国际不确定因素的能力,但还没有到赶超的时期。

集邦咨询(TrendForce)最新发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台积电占据了全球晶圆代工市场51.5%的份额,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星电子,中芯国际以4.8%的份额位居第五。

产业链“喜大普奔”

芯片受制于外,是我国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切肤之痛。

无论是华为遭遇的“芯片断供”危机,还是美国商务部之前将若干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以及今年修订直接产品规则,都凸显出国内芯片产业的无奈。

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旨在突破芯片受制于人的瓶颈。

在此国家战略层面,中芯国际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地位,都是实现这一突破的重要一环。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较早进入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的企业。

其目前是国内第一家提供0.18/0.15微米、0.13/0.11微米、90纳米、65/55纳米、45/40纳米、28纳米以及14纳米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特别是2019年14纳米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的量产,缩小了与行业巨头的差距。

众所周知,晶圆代工模式源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形成设计公司、代工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

目前,世界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有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和中芯国际等。

得益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全球晶圆代工产业今年增长态势喜人。

数据显示,2020年2-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分别为4.99%、7.96%和7.16%,其中中国增速为5.41%、6.08%和6.61%,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4亿元,同比增加38.42%,主要来自于晶圆销量的增加。公司的月产能(约当8英寸)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466,575片增加到2020年第一季度的476,000片。

伴随着行业回暖,以及中芯国际回归A股上市,触动国内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集体“躁动”。

7月6日,半导体板块整体上涨达8.12%,7月7日,板块再次上涨2.03%。而6月份以来A股半导体板块整体已经上扬30%。

同时,中芯国际上下游产业链的A股上市公司均出现连续拉升态势。

根据晶圆代工产业链,中芯国际的上游产业为材料设备,下游产业是设计公司。

目前A股市场,中芯国际的材料供应商主要有沪硅产业、安集科技、华特气体等;设备供应商有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至纯科技等。

在大硅片材料行业,2017年以前,12英寸半导体硅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18年,沪硅产业旗下的上海新升率先实现12英寸硅片规模化销售,打破了12英寸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

7月6日,沪硅产业暴涨20%,7日盘中一度上涨18.81%。沪硅产业于4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内规模巨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

在中芯国际国内设备供应商中,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是刻蚀、薄膜沉积环节的主要国产化替代企业。

其中,中微公司在国内刻蚀设备市场份额占比约为15%-17%。近年中微公司营业收入保持高增长,从2016年的6.1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7.3%。

北方华创是国内业务布局最全的晶圆设备龙头,其2015年至2019年营收由8.5亿增长至40.6亿,复合增长率达47.6%。

7月6日,北方华创涨停报收,7日盘中又一度封上涨停,尾盘受大盘调整打开涨停板,当日收涨2.35%。

中芯国际国内设备主要供应商:

中芯国际下游的设计企业主要有兆易创新、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瑞芯微等。

7月6日,上述这些公司均以涨停报收(恒玄科技正冲刺科创板)。

差距有多大?

中芯国际招股书称,根据ICInsights统计,2018年度行业龙头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59%,中芯国际占6%。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