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标准落实 尚有多少进口替代空间?(附股)
时间:2020-06-29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2020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开始落地。

此外,重型车国六a和国六b标准将分别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开始实施,重型车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进入倒计时。

对此,二级市场已经给出一定的正面反应,相关上市公司小幅上涨。其中,威孚高科6月以来上涨7%,银轮股份上涨5.4%。

那么,国六相对于国五有哪些新变化?又将给相关产业链带来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口替代空间呢?

新标准大幅趋严

据了解,国六标准相对于国五标准在多个指标大幅度提高标准限值,对污染物的限额普遍趋严1倍以上。

中信证券整理的数据显示,对重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PM颗粒的排放限值分别由国五阶段的2000mg/kW和20mg/kWh下调至400mg/kWh和10mg/kWh,同时新增了对NH3和固体悬浮微粒PN的排放限值,这也意味着汽油车将必须加装DPF。

某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为满足国六标准下严苛的排放要求,汽车尾气后处理升级成为刚需和必选项,将为相关设备和化工原料产业带来新增量。“DPF是最具增量空间的后处理技术,市场可能扩容4倍多,EGR和DOC也将扩容2倍和1倍”,该人士表示。

其所指的DPF,是柴油颗粒过滤器的英文缩写,其安装在柴油车的排气系统当中,是用来过滤并降低排气中颗粒物的一种装置,英文全称为DieselParticulateFilter。EGR、DOC则分别是废气再循环系统、柴油机氧化催化剂的英文缩写。

一位汽车行业研究员告诉新浪财经,不同车型带来的增量不相同。该人士表示,对于燃气车,TWC(三元催化器)和EGR是主要增量;对于重型商用车,DPF、DOC、EGR是主要增量;对于轻型商用车,DPF和EGR是主要增量。

中信证券整理的数据显示,天然气重卡、重型商用车的潜在市场增量空间最大,燃油乘用车的空间则相对较小。

部分细分供应链仍由外资把持

由于我国尾气处理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企业处在追赶状态。虽然在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市场中,目前部分细分领域如EGR、DPF、DOC自主厂商市场份额较高,均超过50%。但SCR、TWC领域,目前自主厂商份额占比分别为41%、29%,因此进口替代空间相对较大。

更为重要的是,在后处理载体市场中,蜂窝状载体的蜂窝陶瓷材质生产长期被国外公司把持,自主厂商比例很低。据了解,蜂窝陶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陶瓷产品之一,全世界年销量在1亿件以上,相关制造技术曾被美国康宁公司发明并长期封锁。目前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NGK公司占据了该领域9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这也同样预示着发展空间非常大。

进口替代面临机遇和挑战

中信证券认为,SCR、TWC这些自主厂商占有率不高的产业链细分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很大。

首先有较大替代空间的是SCR领域。SCR厂商虽然较为集中,但是外资垄断程度很高,博世和康明斯占据接近60%的市场份额。SCR的自主厂商有无锡凯龙、威孚、艾可蓝、浙江银轮等。

SCR系统从国四阶段就开始成为柴油车后处理适装产品,在国五阶段成为主流技术,其中仅重型商用车SCR渗透率就由2013年的9.36%迅速攀升至2018年的73.45%。

到了国六阶段,据了解,新标准对后端SCR反应器中的脱硝催化剂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沸石SCR将取代传统的钒基SCR。

业内人士认为此种技术变革一定程度上蕴含巨大的替代空间。一位私募股票投资经理告诉新浪财经,国五(2017年1月1日实施)阶段,虽然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占有,但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定型。“需求增速过快和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导致分子筛脱硝催化剂价格较高,而国内企业相对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且近年来国内外分子筛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因此进口替代空间很大”,该人士表示。

据中信证券预测,2020/2021/2022年SCR市场空间合计为137/153/163亿元。

虽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但是想要在和成熟的国外厂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有关人士认为,如何进一步缩小于与国外技术差距、降低合成成本、实现更大规模生产以及获得市场认可,可能是今后国产厂商回避不掉的问题。

此外,也有机构投资者表示,SCR国内厂商若能抓住此次腾飞机会,提高国内厂商市占率,其上游的相关化工原料厂商也将受益。

一位曾在产业链中工作多年的股票分析师认为,国六标准下,柴油车基本采用DOC+DPF+沸石SCR+ASC的技术路线,此举将大幅提高沸石的需求。

据中信建投证券测算,沸石SCR取代以前的钒基SCR将直接产生约6850吨的沸石需求的纯增量。除沸石原料外,车用尿素也是SCR技术中必备的消耗品,按车用尿素消耗量为柴油消耗量的6%估算,未来我国车用尿素市场将达到近千万吨。

同样,TWC领域也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从竞争格局来看,外资厂商比如庄信万丰、巴斯夫、优美科、科特拉占据约2/3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方面,威孚力达为国产催化剂行业的佼佼者,四川中自、达峰、艾可蓝也占据一定份额,但不超过30%。

面对国六落地的新形势,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