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险企2019财报亮相 多赚1000亿 估值却新低 投资人愁什么?
时间:2020-03-27 00:00:00来自:新财富字号:T  T

2019年,四大寿险企业齐齐创下历史最佳业绩,平安营收首度突破万亿,国寿净利润同比增加4倍,然而它们的估值却都处于历史底部,市场给的价格甚至比清盘结算价还低,寿险行业到底怎么了?投资人在担心什么?

纷繁芜杂的信号面前,寿险改革的成效是决定整场局势演变的胜负手,如何正确理解平安自2018年来持续推动的寿险改革,成为判定平安走势、解读整个寿险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伊朗、美国等全球多点爆发,病毒传播正在加速,从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到全球病例数达10万,花了67天时间;而达到第二个10万仅用了11天;第三个10万仅用了4天。严峻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佛系路线,开始学习中国抗疫的经验。

当初,面对危机,中国政府拿出了封城的勇气,以经济暂停的代价扼制疫情的扩散。在各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又在短短3周内从全国调集4万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如今,严防严控已颇见成效,本土战“疫”基本结束,湖北正有序解封,全国性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中。

直面问题,不逃避,这不仅是中国式抗疫的宝贵经验,也是企业转型升级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眼下的中国寿险业,也已走到了转型关口。尤其是中国平安,为打造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提升代理人素质,驱动其产能和收入提升,将代理人渠道改革作为本轮寿险改革重点,并由马明哲亲自挂帅。

“平安为何要进行寿险改革?马明哲总亲自挂帅寿险改革意味着什么?平安的改革要改到什么时候?何时能见到改革的效果?改革之后到底会怎么样?”此前,在平安2019年年报路演时,分析师和投资者内心都是满满的疑惑。

各大险企的2019年年报,或许能提供一个注脚。截至2020年3月26日,几大寿险企业无一例外,都交上了十分靓丽的2019年成绩单,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保费收入,同比均录得正增长,均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平安营收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而中国人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4倍。但与高增长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寿险企业的PEV估值(市值/内含价值)已经跌至历史底部,内含价值可以通俗理解成寿企清盘结算的价值,而现在大家的PEV已经跌至1倍甚至更低。

寿险业到底怎么了?事实上,走低的PEV,正是解答平安为什么要进行寿险改革的一把钥匙。

眼下,正进入深水区的平安寿险改革,恰如2个多月前中国宣布“封城”——期初代价固然高昂,却是必须要走的路。纷繁芜杂的信号面前,寿险改革的成效是决定整场局势演变的胜负手,如何正确理解平安自2018年来持续推动的寿险改革,成为判定平安走势、解读整个寿险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01

寿险为何而改革?高人力低产能

马明哲亲自挂帅平安寿险改革,这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这将是场硬仗,也是意义深远的头号工程。

2017年,中国内地保险市场规模达到5414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越日本,位列全球保险总量第二。

从各个指标看,全球保险行业的亮点都在中国,中国的寿险同比增量位列全球第一,为全球寿险贡献了2.1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国非寿险业务同比增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为全球非寿险贡献了1个百分点的增长。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紧接着的2018年,中国寿险业长达4年的双位数增长戛然而止,反转成负增长。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的扰动,保监会的134号文发布后,短期理财型的保险产品销售受到了严格控制;而另一方面,中国寿险业高度依赖的个险渠道,也到了“人满为患、涸泽而渔”的状态。

在中国,保险保费收入7成来自人身险业务,人身险业务的7成来自寿险,而寿险的7成,由代理人销售,相比银保和电销渠道,个险渠道也是价值率最高的渠道。

增员是寿险业务的基本面,但2014年后,中国保险业的步子显然跨得太大了。从1992年内地开始引入代理人机制,到2014年末全国保险代理人数量达到300万,用了22年时间。2015年8月,原保监会取消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之以执业登记,代理人随之井喷,2017年末,全国保险代理人数量已超过800万,短短3年时间,猛增了近500万。

目前,中国万人中保险代理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但人均产能却处于低水平。2018年全国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07万亿元,粗略估算的话,假设其中新单占15%,800万代理人的人均新单产能已下降到3.88万元(2.07万亿*15%/800万)。

低产能带来的是低收入,近几年代理人行业平均月入只有3000元,而门槛类似的快递外卖等行业,收入增速较快。2015-2017年,每年代理人的脱落率(当年入职当年离职)都高达50%。

增员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但大进大出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寿企产生了大量的孤儿单,行业整体也受困于负面印象——相比其他金融业务,保险产品是付款期动辄长达15-30年的复杂金融合同,却常常是由门槛很低的代理人基于人情而销售,不少代理人在入职头一年开发完亲人和朋友的关系后,业务难以为继,只能离职。保险保障,本应是一辈子买卖,却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渠道端的拥挤、低效和低质量之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