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报告中曾对如何释放中国车市潜能进行深入讨论,再次谈及政策刺激,我们认为市场化是核心思想,用市场化的手段优化乘用车使用环境,建立健全乘用车流通、报废环节的市场机制。
用市场化的手段优化乘用车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过程涉及路权、排放权等多种资源,如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市场化的手段,变限制为引导,中央与地方协同,统筹购买和使用环节。部分城市限制购买的方式干预了汽车供需在地区间的有效分配,购车需求被限制,实际上可以通过升级停车场、新能源车路桥费减半等方式,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合理规划日常用车,以达到减少拥堵、节能减排的目的。改善用车环境还需因地制宜,通过完善税收机制等方式,更大程度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才能使政策落地效果更有保障。
建立健全乘用车流通、报废环节的市场机制
目前在汽车金融、租赁、二手车流通和汽车报废等环节,还没有形成相对规范的市场化的服务和交易机制,导致损害消费者和社会总体福利的现象频发。建立完善的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和汽车报废体系,包括管理规定、配套制度,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消费体系,加快汽车流通速度,释放车市潜能。房车、皮卡等特色汽车消费市场是未来汽车增量的重要来源,如何释放这部分需求,还需要完善配套体系(如停车设施、营地建设)、合理放宽政策。
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供给端性价比显著提升,有必要提前加速淘汰部分老旧车辆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能力的提升,汽车价格持续下探、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作为消费品越来越能够被支付得起。通过奖励补贴、汽车金融等方式,推进老旧柴油车辆淘汰,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有利于改善社会总体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