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郭相博:长期看好有研发和产品线厚度的头部医药股
备受业界关注的“4+7”带量采购靴子终于落地,多家机构开始重新审视医药板块估值水平。综合多家券商集中发布的对医药行业的研判来看,机构普遍认为,市场对带量采购短期反应过激,目前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明显处于历史地位,中长期配置机会日益凸显。
医药行业“4+7”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引发诸多行业人士对医药板块未来走势的预判。综合多家券商集中发布的对医药行业的研判来看,机构普遍认为,市场对带量采购短期反应过激,目前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明显处于历史地位,中长期配置机会日益凸显。
考虑到医保局正引导国内制药工业产业升级,带量采购未来或将成为行业招采“新常态”。国泰君安研究报告也认为,从中长期看,带量采购的实施或许将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公司商业模式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原有的品种策略、销售体系都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从投资维度,或许相当部分化学制剂工业公司将面临利润增速重估和估值体系重构。
着眼长期,天弘医疗健康基金经理郭相博认为,此次招标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估值体系影响深远,医保的转移支付带来行业的危机与重构,依然看好有研发和产品线厚度的头部企业。
对于医保后续招标的态度,天弘基金郭相博认为此次政府选定最低价中标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测试市场底线在哪里,作为行政手段,只能通过独家中标的极端形式才能够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在摸索清楚合理的医保支付价以后,未来是有可能采用挂网形式进行采购的(参考大输液),单一品种在合理利润率水平内,也可能会有多家供应商。但是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医院、医生以及企业的态度较为重要,这也就形成了预期修正的基础。医保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无限制的压缩企业利润,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摸索合理的支付价格,这只能通过独家中标的形式才能够得出最终答案。
带量采购将对医药板块带来怎样的长期影响?天弘基金郭相博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仿制药品种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单品种的风险在加大,企业只能依靠加大研发进行产品线的快速迭代,来维持盈利水平;其次,行业去产能的速度会加快,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仿制药的规模效应加强;最后,医保转移支付,仿制药节省的钱会加速转移到新药,进一步鼓励有研发线的企业。总体看来,此次招标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估值体系影响深远,医保的转移支付带来行业的危机与重构,依然看好有研发和产品线厚度的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