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采访。“创新药”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她特别高兴地说,创办18年来,启明创投一直都在投生物医药行业。在多年的生物医药投资生涯中,她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蓬勃发展,也对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创投人之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身上有多个标签,但她最喜欢的事情仍然是投资。帮助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她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事业。
“启明创投一直是早期投资人。我们最大的价值是我们很早去投公司,然后去帮公司建立和完善团队,这是我们的强项。”梁颖宇告诉记者。
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被投企业的认可。“中国胰岛素之父”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曾提及,“启明创投对于公司的帮助可以写一本书”。2010年,甘李药业曾面临连续三年收入无增长的销售瓶颈,由于规模及营收并不突出,在项目通过投决会时,曾面临多方质疑。梁颖宇带领的启明创投医疗健康投资团队坚信第三代胰岛素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投资甘李药业后,协助公司完善资源系统,优化商业模式,同时在企业战略、人才引进、股权架构调整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公司提供帮助。
如今,甘李药业的国内胰岛素市场占有率从9%上升到25%,出口到3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甘李甘精胰岛素(GL-GLA)成为中国首个在美国完成III期临床的生物药。
甘李药业只是启明创投投资的2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的一家,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比肩美国同行的一个时代缩影。梁颖宇在两会期间积极呼吁,给创新医药企业从融资到临床应用等方面更多政策支持,助力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
现在是生物医药的最佳投资时机
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2023年,资本寒冬持续影响一级私募股权市场的融资,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回落到2019年前后的水平,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额也回落到了2018年前后的水平。
就在同行越来越谨慎的时候,启明创投却大胆出手,是去年中国乃至全球在医疗健康领域出手最多的投资机构之一。
在梁颖宇看来,2020年到2022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不懂生物医药投资的投资人涌进这个赛道,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陡然升温。
“他们更多是‘慕名而来’,往往不太知道目标企业在研发什么药,而仅是因为创始人是出名的科学家,就决定投资。所以,这些科学家轻松地以1亿美元的估值融到3000万美元,拿到几个TS(TermSheet,即投资意向书)。”她说,“我们看不懂,就不会投资。”
不过,这两年,随着融资消耗殆尽,原有研发的药物后续发展机会有限。例如,由于药物性能不佳、数据不利或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很多公司难以继续融资。与此同时,一些有能力的公司则浮出水面,梁颖宇认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创新药出海是机也是危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IPO暂缓,给行业带来了压力。在近20年的投资经历中,梁颖宇并不是第一次遇到A股IPO暂缓,但她担心的是集采和IPO暂缓的双重制约下,创新药企业扎根中国的信心受到影响。
“因为很难上市,加上集采把利润压得很低,很多创新药公司或医药器械公司就license-out(对外授权合作)一些药。”梁颖宇说。
梁颖宇指出,如果通过license-out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药企业将无法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而英国已有先例:因为审批药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导致很多优秀的英国科创公司不愿意留在英国,而搬去了美国。
2023年,中国医药license-out的交易额超过230亿美元,首次超过海外新药license-in的交易额。这种创新药出海的火爆延续到了今年。据美柏资本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医药BD交易迎来开门红,共计30笔;其中,license-out共计18笔,相较2023年1月的5起增长260%。
密集产生license-out交易的企业中,除了恒瑞医药这样的龙头企业,还有多家公司是在2020年后成立的,如安锐生物、宜联生物、舶望制药、映恩生物等。
目前,IPO仍然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然而,A股IPO暂缓、港股IPO备案时间从4~6个月延长至9~12个月,让创投机构的“投资—退出—再投资”的闭环无法内在循环下去。
“政策的确定性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前提。”梁颖宇建议,“境外上市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市场上有资金有兴趣,就应该支持它们境外上市;如果没有,自然就上不了。”
在创新药定价方面,梁颖宇建议,通过建立创新药动态报销制度、完善惠民保、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元支付体系,推动更多新药上市并服务患者,助力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
设立港版FDA引企入港
打造香港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
2018年,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在核心产品通过临床一期试验并符合其他条件后申请在港上市。这项条例吸引不少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上市。到2022年,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根据港交所18A的上市规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