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流感、鼻病毒、合胞病毒……目前多地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呈现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发烧”这一词条也登上热搜榜单。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以来,全国每周新发的流感样病例持续呈上升趋势,在北京等地,其流行强度已排在呼吸道疾病的第一位。
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流感高峰?疫苗起到关键性的预防作用。通过给人体注射含有微生物病原体的疫苗以增强免疫力。当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地识别并消灭它们,避免感染和发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也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
然而,目前国内疫苗接种痛点仍存,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非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则普遍较低。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流感疫苗普及率仅为2.2%。随着我国非免疫规划新的大规模疫苗的出现和公众对疫苗认识的深入,非免疫规划对疫苗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公卫及预防接种相关机构也存在疫苗科普和知情告知存在难点、相关信息同步滞后、接种人员专业度不足等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做到更优质、更便捷?如何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体验优化与疫苗知识获取形式多元化的诉求?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接种门诊普遍存在的拥挤混乱等现象,改变了以往的接种方式,实现接种体验提质增效,专业科普知识及时触达。
为此,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姚岗围绕基层数字化公卫建设分享了先进经验。
实现全程数字化为健康保驾护航请问您所在的接种点是日常如何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年接种量大概是多少?姚岗: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面向辖区所有人群,有儿童计划免疫门诊、成人预防门诊与狂犬暴露后处置门诊。计免疫苗以儿童为主,每周保证两天以上的接种,年接种量在4~5万剂次。预检、登记、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留观等环节由不同医生负责,还有医生进行全流程巡查。取得疫苗接种证的有32名,其中专职做计免接种的有6人。
如何对社会公众开展疫苗接种的预约和科普?姚岗: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为减少排队时间,提升便利性,疫苗预约以线上为主,我们有“苏州预防接种”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分别负责儿童疫苗与成人疫苗的预约。
在疫苗知识科普方面,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当公众在网上首次预约时,会出现“妈妈课堂”弹窗。线下定期举办宣传日活动,如“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也会召集新生儿家长开展妈妈课堂,进行疫苗知识普及。
您所在的接种点是否有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受众提升便利性或者接种意识的案例,您在使用过程中有怎样的心得和经验可以和同道分享下?姚岗:整个江苏都采用数字化门诊系统来进行预防接种服务,从取号预检登记到接种再到留观,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每位受种者先取号后预检。在预检窗口,过去我们需要使用纸质健康体检表来了解受种者的健康情况,现在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双面屏直接进行询问。对于一些不确定的疫苗接种状态或复杂的健康状况,我们可以将受种者转诊到苏州的特殊儿童评估门诊,评估结果可以直接反馈到预防接种门诊,让医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评估结果。
在登记、接种窗口,双面屏签核设备的设计让接种大夫和儿童家长在一个设备上即可同步完成信息查看与核验确认,提升了接种效率和就诊体验,实现了数字化的三查七对一验证。
在留观环节,接种完成后需要留观30分钟。受种者在留观机器上扫码后会显示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下一次接种疫苗的名称和时间。
此外,我们还拥有预防接种的管理系统,包括冷链监测系统。每个冰箱都安装了温度监测装置,当温度异常时,我们会及时通过平台发送预警信息给冷链管理人员和副院长。如果长时间未进行处理,还会进行电话通知。
除了短信平台发送接种信息提醒,我们还使用语音机器人,通过语音提醒受种者接种信息或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用于疫苗知识的宣传。
向智能化发展提升服务质效数字化应用前后带来了哪些直观的变化?姚岗:使用这些数字化手段后,最直观的改变是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以往的知情告知和询问都需要手工操作,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勾选。出入库也不再繁琐,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操作,减轻了接种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数字化使得整个流程更加规范。数字化门诊按照预防接种的规范进行设计,操作流程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否则可能无法完成预防接种流程。
第三,无论是对于医生还是公众都更加便捷。以前我们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线下的妈妈课堂和疫苗科普宣传上,而有些家长可能没有时间参加课堂,所以在线上进行科普疫苗知识的宣传可以增加知识的可及性。此外,线上预约的开通使得预约更加方便。以往需要通过电话或手工预约,需要家长亲自前来或电话预约,比较麻烦,而现在可以在线上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第四,更加安全。我们现在使用的冷链监测系统可以保障疫苗的使用安全。同时,数字化的“三查七对一验证”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确保接种疫苗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