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主要包括梗死性和出血性,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卒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症状多样,大部分患者病情很快达到高峰,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柳叶刀·神经病学》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估计共有1220万卒中发病病例,卒中患病人数估计共有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伤残和655万人死亡。
作为全球死亡原因排名第二、中国死亡原因排名第一的重大疾病,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同时也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传统的卒中治疗主要包括溶栓、取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脑神经保护、降压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但卒中的黄金治疗窗口较短,通常只有几个小时。有研究发现,约90%的脑卒中可防可控,若环境、行为、代谢三大类危险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将减少约90%的疾病负担,受益巨大。因此,做到尽早筛查和干预,有利于降低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近年来,基于预防脑卒中发生出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鲁向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团队根据前瞻性随访队列建立起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工具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实用性评估工具。与此同时,专注于创新药基础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源生生物,基于独家靶点研发并已进入临床阶段的环状RNA快速诊断脑卒中的IVD诊断产品,也有望在未来提高卒中诊治效率、降低经济负担,抢回卒中诊断及治疗的黄金4小时。
疾病负担沉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它被细分为缺血性卒中(由血管闭塞或狭窄引起)和出血性卒中(由血管破裂引起,导致脑实质内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相关文献统计,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病例的87%,出血性脑卒中占10%,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
2021年,《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Neurology)刊登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评估了1990年-2019年204个国家/地区的卒中疾病负担。《柳叶刀·神经病学》指出,2019年,卒中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11.6%。卒中是导致死亡加上伤残(DALYs)的第三大原因,占全球总DALYs的5.7%,仅次于新生儿疾病(7.3%)和缺血性心脏病(7.2%)。
具体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估计共有1220万卒中发病病例(95%UI1100万–1360万),卒中患病人数估计共有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DALYs和655万人死亡。所有卒中发病病例中,有62.4%为缺血性卒中,27.9%为脑出血,9.7%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中国,卒中也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因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卒中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卒中疾病负担日益增加。
我国卒中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指出,2019年我国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1700/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1256/10万),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306/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215/10万)。2019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卒中人数约为1704万。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统计,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卒中。卒中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亡病因。
除此之外,卒中患者的康复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方面,卒中本身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国家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数据指出,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发率分别为2.81%、5.05%和4.72%;发病1年内,卒中患者复发率为5.48%。
另一方面,患者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有待改进,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在脑卒中康复部分对450例脑卒中患者或其家属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仅有8.45%和10.79%受访人群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很了解和比较了解,39.44%受访人群认为康复治疗无作用。其中,54.46%受访者表示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而34.74%受访者则表示出院后不接受康复治疗。
脑卒中发病率高、病程长、康复状况不理想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我国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人民币9410和19149,相比2008年分别增长56%和125%。与此同时,由于患者出院后大多选择回归家庭进行康复,家庭中的成员需要承受着照顾任务繁杂、心理调适困难、社会网络受限、经济支配沉重以及自我角色转变等多方面的负担,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对患者的康复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早识别是关键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家族史、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