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细胞治疗赛道热度不减,本土创新药企更是不断迎来CAR-T产品获批。
近日,第二款国产CAR-T疗法产品源瑞达(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B-ALL)。这也是首款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治疗白血病的CAR-T产品。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CAR-T疗法包括复星凯特奕凯达、药明巨诺倍诺达、驯鹿生物福可苏以及合源生物源瑞达。
不过,尽管国内CAR-T产品接连获批且优势显著,但其商业化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天价”治疗费用、产能受限等方面。如何破局也成为摆在一众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智慧芽报告显示,全球在CAR-T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专利申请目前约有2.1万件。其中,美国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中国则以明显领先于欧洲和日本的优势紧跟美国,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CAR-T市场竞争白热化。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和技术背后,CAR-T细胞疗法仍面临不少挑战——实体瘤疗效、治疗费用等仍是全行业时下待攻克的焦点课题。
对此,合源生物CEO吕璐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自2021年开始至今国内已经有四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但是基本分布在不同的疾病领域,涉及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适应症,从CAR-T结构、工艺以及临床数据表现来看,各家企业均有各自的亮点,而纳基奥仑赛注射液具有独特的scFv结构和全自主开发的领先生产工艺。CAR-T疗法的最终市场也是需要以药物疗效及临床数据为支撑,基于此才涉及商业化层面的竞争,而商业化也包括适应症覆盖范围、产能匹配度、临床终端反馈、支付可及性、国际化布局五方面。
“在这五个点上,一部分企业已经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思考与升华,但更多也是各家不同的探索,希望在接下来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拿出最好的临床实践应用的成绩,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吕璐璐认为,价格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从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到后来的抗体药,只要一个全新领域的创新药上市,都会经历刚开始价格很高,随着产能逐步释放、覆盖的患者人群逐步增加,成本也逐步下降,价格也逐渐下来的过程,这是一个规律。CAR-T也符合这一创新药定价规律,随着使用患者的增多,价格会逐步下降,尤其中间会有一些国产原辅料的替代,再加上产能扩大,价格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出现合理的下调。
CAR-T陷入靶点“内卷”?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是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可以HLA非依赖方式清除靶细胞,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分离、激活、转导、扩增。CAR-T疗法中CAR结构的设计是关键,自开创以来历经五代技术更迭。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所有CAR-T产品均为第二代CAR-T,如Novartis公司的Kymriah、Gilead公司的Yescatra、Tecartus等,第三、四、五代CAR-T以及多特异性CAR-T仍在研发中。
而自FDA批准CD19CAR-T产品诺华(Kymriah)上市后,免疫细胞疗法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Frost&Sullivan预测,按销售价值计,全球CAR-T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0.1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1亿美元,预计全球CAR-T细胞疗法市场销售价值达2030年的218亿美元,2021-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8%。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CAR-T细胞疗法全球研发管线迅速增长,主要集中于血液瘤领域。据CancerResearchInstitute数据,截至2022年6月1日,全球已有2756条在研细胞治疗管线,较2021年的2031条管线增长39.8%。不同类型细胞治疗中CAR-T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较2021年新增282条新管线,同比增长24.5%。细胞疗法主要集中于血液瘤治疗,实体瘤进展缓慢。CD19、BCMA、CD22等都为血液瘤治疗热门靶点,以CD19靶点为例,2022年CD19靶点共282条在研管线中,CAR-T疗法占比高达93.3%。
如此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CAR-T或将与PD-1一样,陷入“内卷”的境地。
针对靶点集中地问题,吕璐璐认为,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从科技研发开始到最后的成药,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行业中,目前非常确定能够成药的就两个靶点,CD19和BCMA,涵盖在白血病、淋巴瘤以及未来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一系列拓展。所以,多家公司刚开始切入点都是以CD19或BCMA靶点布局。
“并不能说这两个靶点被滥用了,而是因为这两个靶点的成药性更为明确,而且疗效均被证实可观。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在CD19这一靶点一拥而上后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吕璐璐认为,一方面,CD19靶点全球谁都可以做,但它从CAR-T的弹头选择到CAR-T的设计到工艺到质控,乃至临床研究、注册,以及安全有效地成为一个产品,再实现商业化的成功,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看到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四家企业成功实现CD19靶点CAR-T商业化上市,但适应症和产品各不相同。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有非常高的技术和行业的门槛,不是任何一家科研企业能够做到。目前,合源生物的源瑞达是自主研发的靶向CD19CAR-T细胞治疗产品,具有全球独特的CD19scFv(HI19a)结构和国际领先的生产制造工艺,在成人r/rB-ALL注册临床研究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