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创新药械来进博会首秀,跨国企业"中国战略"有哪些调整
时间:2023-11-10 19:21:2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2年,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带着治疗消化系统罕见病的新药来到进博会,并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现场签约。新药上市常常动辄数年,但在进博会的助力下,这款新药仅用6个月就进入了博鳌的医疗机构。

这是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中外嘉宾分享的三个“进博故事”之一。

对于全球的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而言,进博会这一开放平台,背后连接的是中国的大市场和世界的大机遇,也成为了创新药械研发成果加速转化、进入中国市场的“催化剂”。

成果转化落地加速

自第一届进博会以来,阿斯利康有逾10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在第六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展台再添2款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全球创新药。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刘谦告诉第一财经,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推动了他们不断加码在华的产线投资,也加速了他们药物研发的落地。最近几年中国对于引入创新药高度支持,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新药整体的落地流程也在简化和加速,尤其是临床急用药提速明显,“外企在中国用药基本能做到与欧美同步”。

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龚安明告诉第一财经,放疗领域的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资产的产品,以前进入市场往往要两三年的时间,但因为在进博会上的展示和链接,让落地速度加快了一倍,“进博会上客户能看到、会认可,更快能让行业内专家了解,也就更快能和医院达成协议”。

作为连续六年参展的外资放疗企业,医科达也不间断地带来首发新品。今年他们展示了中国首发产品——最新一代伽玛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并在开幕当天就收获了上海协华脑科医院的订单。而首届进博会上,医科达首发的全球首台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至今在中国已拥有超过15家用户,在线自适应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Icon伽玛刀则在国内装机超过10台。

“在进博会之前,我们的产品要经历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注册周期。通常从美国上市到中国上市,中间过程存在时间差。”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说,通过参加进博会,国内的医生、监管部门能更早了解一些全球性的创新产品和疗法,再加上中国近几年持续优化的审评审批政策,美敦力的一款“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在首届进博会展出后,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中国上市,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

顾宇韶说,进博会既是加速引入全球前沿产品的“最佳首秀舞台”,又是展品变商品的“加速器”。连续参展六年,美敦力累计展出300多种创新产品,50多款首秀产品,其中10余款全球创新产品加速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变。

除了已经上市的新产品来到进博会,更多还在研发的创新产品也纷纷参展。

勃林格殷格翰今年有8款来自不同疾病领域的人用药品和动物保健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迎来进博首秀。其中,罕见皮肤病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已于5月率先在中国递交了用于预防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的新适应证上市申请,成为首个全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的全球新药,开创了行业先河。

“这得益于我们‘中国关键’(ChinaKey)战略的顺利推进。”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董博文(PavolDobrocky)说。2019年勃林格殷格翰启动该战略,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早期临床开发项目,加速创新药物在华与全球同步上市。

今年进博会上,“中国关键”还带来了4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新品。比如,抗纤维化在研新疗法BI1015550,目前其针对IPF和PPF的两项全球关键性三期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中国都同步参与。

自2019年参展以来,勃林格殷格翰带来近30款首展、首秀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多款产品已经在华获批落地,由“展品”成为“商品”。比如,国内首款猪只呼吸道疾病监测工具SoundTalks在第二届进博会上还只是作为概念产品全球首发,去年已经全面商业化上市。

董博文表示,未来五年,勃林格殷格翰计划在华研发投入超40亿元人民币。其中,人用药品业务预计到2029年收获超过30项注册审批成果。动物保健业务未来五年预计将有超过15种新产品、新适应症在华获批上市,覆盖经济动物和伴侣动物的关键物种。

医疗科技公司史赛克于去年进博会首展的新一代自动心肺复苏按压装置Lucas3胸腔按压系统,已于今年7月上市。

今年,史赛克展出了超过30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有3款是计划在未来1~2年引进中国市场的全球创新科技。包括全球首个获得FDA批准的生物可降解肩关节球囊InSpace可吸收肩关节球囊,新一代SonopetiQ超声外科吸引系统,以及BoneVac自体骨碎屑回收装置。

从加速引进到本土创新

得益于一系列加速新药审评审批的政策红利,更多全球新品“零时差”落地中国,更多创新药加快纳入医保。

安永发布的《如何在变革中脱颖而出——2023年生命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2021年创新药物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平均周期降至14个月。2022年医保目录中,有105个药品为近5年内上市,占比超过97%;新增的111款药物中,有23款药物实现“当年上市当年入保”,极大促进了药品上市后快速放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