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模式,ADC药物经过三代技术变革,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有望达到638亿美元。
另据医药魔方数据,截至2023年1月13日,全球共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其中13款为传统小分子payloadlinker。从这15款ADC药物情况来看,80%的药物在2017年以后获批,同时全球还有500多款ADC药物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
这也意味着市场“内卷”的态势已经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如何走稳临床阶段至商业化的路径也成为摆在一众药企面前的难题。近日,映恩生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忠远在接受,对于ADC布局企业而言,商业化生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很多投资人会将目光瞄准portfolio(投资组合),其中50%以上企业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在生产制造出现问题。
“包括某个已经在美国已经上市的公司,曾经有一款ADC产品就是因为CMC的问题被FDA否决上市,所以对于ADC产品而言,生产环节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朱忠远说,从成本控制的维度来看,不少ADC布局企业在临床试验阶段与商业化生产环节会选用不一样的服务商,但如果要更换CMC合作伙伴,中间是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导致FDA或者CDE要求企业重新再做一次临床试验来证明不同供应商生产批次的一致性。一旦不一样的话可能意味着临床试验需要重新做。
这也就意味着,ADC布局企业需要加强与优质的CRDMO公司合作,这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ADC生产难从当前市场形势来看,ADC风口已经来袭,从受热捧的程度来看,或许正成为下一个PD-1。而这主要也得益于ADC临床效果显著超越化疗疗法,拓宽加深靶向疗法应用范围。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可及,ADC相较于化疗药物毒性更可控,新一代ADC取得了显著优于化疗疗法的临床治疗数据。
相较传统靶向疗法,ADC进一步拓宽了治疗人群:应用于未被传统靶向疗法覆盖的新靶点;针对老靶点,应用于对传统靶向疗法不响应的患者;针对老靶点,拓展靶点蛋白表达量较低的患者群体。另外,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推动ADC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使之成为目前抗肿瘤新药研发热点之一。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ADC的研发持续增长,正在引领一个新的靶向治疗新时代。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刘立鹤曾对,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ADC已成为医药行业讨论最为热烈的关键词。2022年的明星ADC药物,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开发的DS-8201取得了极强的市场表现,仅用3年时间,在疫情的影响下年销售额仍突破了10亿美元。不仅在乳腺癌领域覆盖了HER2阳性二三线治疗及Her2低表达人群治疗,更准备进一步拓展乳腺癌一线及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适应症。此外,ADC领域大额的BD合作、并购也同样引人注目,各路玩家争相进入,以期获得下一个重磅产品。
“但药物开发始终是九死一生的险途,ADC的复杂结构更使得研发与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同时,ADC药物的安全性也一直都是各大药企关注的重点。同样以明星药物DS8201为例,虽然其临床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也因为其安全性方面原因,获批同时伴随着FDA的黑框警告。ADC药物的研发难度可见一斑。”刘立鹤说,面对ADC赛道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该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创新发展之路,以快速最大化兑现商业价值?偶联药物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一系列问题仍需商榷。
药明合联首席执行官李锦才也对,ADC的技术挑战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确定合适的分子,ADC的药物设计很重要,小分子的选择和payload-linker的优化,这是第一步;另一方面,ADC的CMC策略和工艺的要求很高,开发中的纯度和稳定性都会给ADC成药性带来挑战,选对工艺开发路线很关键;此外,ADC商业化意味着放大,大分子和小分子在放大的过程中均面临技术上的多重挑战。ADC产品均质性、纯化、生产环境及操作安全等问题都是商业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不同团队之间资源能力无缝配合至关重要。
“ADC商业化生产是从战略高度的一个综合考量,技术难点是其中一个部分,对于生物制药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长期的决定,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策略和外部可用的资源,快速达成管线推进和业务发展的目标。”李锦才指出,ADC的临床和商业化生产是一个行业的共同挑战。针对高活分子的生产,无论在厂房设计还是一线运营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助力客户提升药物生产成功率和合规性。
不过也正是全球迅速增长的ADC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生产需求为CRDMO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药明合联披露,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新商业化厂房成功启动GMP生产,将实现产能翻番。
扎堆“内卷”目前,在中国创新药研发环境利好的情况下,ADC的研究与不少生物药有一定的类似之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靶点扎堆现象。根据西南证券的研报指出,国内ADC研发也是如火如荼,共有170余个ADC药物在研,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近60个。其中,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都有布局。
对于市场“内卷”的现实,朱忠远认为这至少说明ADC是一个较好的赛道。他指出,ADC与PD-1有所差异,ADC是一个分子,可以针对不同的靶点开发ADC药物,有几十个靶点可以研发。同时,从技术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