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制药企业兆科眼科商业化取得进一步进展。近期公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披露,兆科眼科首次录得可观的销售收益总收入为1130万元。兆科眼科的销售收入既来自传统医院,也来自数字及物理渠道。此外,兆科眼科也从与韩国商业化NVK002所订立的分销及供应协议中获得540万元的预付款收益。
近日,兆科眼科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李小羿在接受,眼科治疗的主要市场是在手术和医疗器械领域,而眼表药物市场规模较小。此前,眼表药物市场主要局限于抗生素领域,而干眼症、近视、老视等眼表主要疾病虽然需求巨大,但少有治疗药物。在国内药企中,兴齐眼药较早布局眼科药物市场,近年来,兆科眼科、欧康维视等创新企业纷纷入局,看重眼科药物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眼科药物市场中,近视治疗药物成为备受关注的赛道,《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要将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控制在38%/60%/70%以下,此前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指出,低浓度阿托品是唯一推荐的抗胆碱类药物,可见低浓度阿托品之需求及市场规模。
不过,据,目前国内尚无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低浓度阿托品获批上市,不过今年4月,兴齐眼药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SQ-729)上市申请获得药监局受理,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目前兆科眼科的布局也进展较快。8月9日,兆科眼科宣布,在中国进行的用于治疗近视的阿托品滴眼液NVK002试验进展顺利,已于8月3日完成“小型CHAMP”最后一名患者的出组。此外,国内研发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并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企业还有欧康维视、恒瑞医药等。
然而在眼科药物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当下医药行业所面临的资本寒冬,也是布局研发的创新药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李小羿表示,资本寒冬会持续多久仍然未知,兆科眼科作为一家仍处于研发为主阶段的上市公司,还没有显著的产品销售收入,因此要确保在没有再融资的情况下,能够将研发项目和商业化推进下去,直到商业化带来足够的现金流,使公司更早进入良性循环。
在商业化中,兆科眼科同时推动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兆科眼科首席业务官兼首席财务官冯新彦向,兆科注重与私立医院集团和视光中心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合作伙伴现有渠道进行推广;而在线上渠道,兆科眼科注重品牌和关系构建,创建了公众号,增强与医生群体间的关系,同时针对眼科市场的消费属性,利用线上社交平台,对于公众进行科普教育。
眼科药物市场需求大、起步晚在国内眼科治疗市场的细分领域中,眼科药物领域起步较晚,关于眼科药物市场发展,李小羿介绍,传统而言,眼科主要市场首先是在手术领域,例如白内障手术、激光矫正等,中国眼科私立医院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手术方面;此外,眼科医疗器械也是眼科的主要市场之一,如人工晶体、ok镜等领域。而眼科药物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其中,眼底药物市场在近年来异军突起,而眼表药物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具体而言,李小羿指出,此前,眼表药物市场主要局限于抗过敏、抗病毒、抗真菌的抗生素领域,而许多主要的眼表疾病在中国没有治疗药物,例如治疗干眼症的环孢素类药物在近年来才出现,在中国此前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作用主要为物理性,没有药理作用;而在近视防控领域,目前全球仍未有药物上市,而激光矫正、OK镜等方面的近视防控相关市场十分庞大,但药物市场很小;此外,在老视领域,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相关眼表药物引进,该疾病主要通过器械或手术解决,以佩戴老花眼镜为主,或通过白内障手术治疗。
兆科眼科业绩公告介绍,中国眼疾患者人数全球最多,患者群正急速扩大,医疗缺口庞大。根据灼识的资料,眼科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约110亿美元。
“这是一个具有刚性需求的市场,市场需求已较为明确,并不需要重新创造需求。眼科市场十分庞大,就眼表市场而言,可以想象今后的市场规模可能会比目前扩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李小羿认为。
在眼科药物市场的竞争格局方面,有业内人士向,就眼科传统市场而言,在中国有爱尔康、艾尔健等眼科专业跨国企业进行布局,但这些跨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中,不太重视眼科药物领域,例如艾尔健更注重医美领域,爱尔康主要布局眼科器械领域,跨国药企中只有日本参天制药在中国布局眼科药物,但规模仍然有限。
而相比之下,国内药企的眼科产品线相对丰富。李小羿介绍,在国内药企中兴齐眼药布局较早,齐鲁制药、远大药业等大型药企在此前也有布局,而在近年来,兆科眼科、欧康维视等创新企业纷纷入局,看重眼科药物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在眼科药物领域,想要成为赛道的领跑者仍然有机会,因为这一赛道刚刚起步,大家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之间差距并不大。”
与其他药物相比,眼科药物市场具有一定差异性,关于其中商业化方面和差异以及针对性布局,冯新彦指出,在眼科治疗服务领域,首先,除公立医院外,私立医院集团是重要渠道,需要进行合作和覆盖,例如兆科眼科在B轮融资时,爱尔集团就是战略股东,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