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批全国药品集采正式开启:44个品种"抢食"278亿市场,谨慎监控重点药品成方向
时间:2023-08-29 16:52:59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目前,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随着8月28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开展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九批全国药品集采也正式拉开序幕。

从此次公布的药品填报范围来看,第九批集采涉及195个药品品规,共计44个品种,包括右丙亚胺(右雷佐生)注射剂、来那度胺口服常释剂型、氟维司群注射剂、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口服常释剂型等,其中不乏雷贝拉唑、阿托品、西地那非等大品种。治疗领域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等大病种领域。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第九批集采的一大特点在于注射剂数量占比较大,这也延续了第八批集采的趋势。

“在集采常态化的趋势下,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等均有所覆盖,对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格局会越来越严峻。在集采推动药品降价的大方向上,也使得企业利润大幅缩水,总利润减少。”金春林指出,为此,企业如果要中标的话,在以价格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成本价格,价格低于成本太多并不可取。毕竟,如果出现低于成本价而导致药品断供的问题,也会使企业今后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通知》还明确了此次集采报量的药品要求、企业要求以及填报内容。除了历次集采要求企业填报的生产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境内代理人的证明材料,符合药品要求的证明材料(包括药品注册批件、补充注册批件、说明书等)以及产能及原料药自产说明等三项内容,此次还增加了第四项填报内容,即企业委托生产、批件转让、关联关系信息等。

第九批集采亮点何在?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挤压虚高的价格水分。目前,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第九批集采药品品种发现,,本次集采将继续聚焦采购金额高、充分竞争、社会影响强烈的全品种。

而米内网数据显示,拟纳入第九批集采的44个品种2022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规模合计超过278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大品种仅有7个,超过5亿元不足10亿元的品种有13个,超过1亿元不足5亿元的品种有13个,11个品种销售额尚未突破1亿元。

从治疗领域看,44个品种涵盖11个治疗大类,集中在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涉及的品种数分别达8、7、7、6个。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的市场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神经系统药物销售规模接近1000亿元。

从剂型分布看,注射剂、口服常释剂型仍为主角,其中,注射剂型约占六成。“以往注射剂就比其他产品竞争激烈,因为其他产品的竞争基本是有院外市场的,而注射剂几乎都是院内市场为主。如果不中标,互联网、药店等渠道布局很难,企业很大程度会丢失市场份额。所以注射剂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春林此前也对,企业要做好心理预期,如果选择打价格战,则需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压低注射剂产品的价格,出现注射剂产品价格低于矿泉水,最终影响产品质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米内网也分析指出,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是此次集采拟纳入品种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种,2022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38亿元。在质子泵抑制剂产品排名中,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位列第二、第三。目前已有9家企业的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过评/视同过评,此外还有10余家企业的产品提交补充申请或以新分类报产在审。

除了药品品种,金春林指出,在“量”的问题上,第九批集采对于“量”的确定要求更加严格,差别地确定“量”。比如,对新中标的产品,2021年及2022年进医保带量的药可能会放大“量”的要求,以现用量100%作为报量的确定。而对其他的一些药物,在计算“量”的时候,一般按照现用量80%作为报量的确定,如果低于80%,就需要企业说明理由。另外,对一些重点监控的药物,报量可能更低一点,没有具体要求且不会设定下限。

另一方面,在结余留用的问题上,结余留用政策是激励引导医疗机构和医生使用国采中选药品的一个关键环节,第九批集采会加强在各个地方真正地落实处理结余留用相关问题。通常,结余留用和集采最后的保量挂钩,如果企业报量较为精准,结余留用才能拿到相应额度,相反,如何企业报量不准确,就无法拿到结余留用的额度,这也是第九批集采比较明显的变化。

“此外,在第九批集采的药品监控中,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标产品以及重点监控的产品会与其他药物进行差别对待。”金春林强调。

这也是由于,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国家集采中的一些受重点监控的产品如麻醉类药品,如果医院一味追求完成集采任务量,也可能出现不合理使用的风险。由此看来,如果医院依旧面临集采药品KPI的考核,对于重点药品的监控则需要谨慎对待。

如何应对集采常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