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锷资本安宁:医药反腐不影响生物医药投资,并购重组或成主流退出方式
时间:2023-08-25 17:57:44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作为曾经的热门投资赛道,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依旧延续去年的“寒意”,在一二级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一级市场方面,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共19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一级市场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达3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融资企业数量下降21.6%,融资总额下降28.6%。

雪上加霜的是,医疗反腐风暴持续发酵,给行业蒙上一层阴影。作为产业链的资本环节,一级市场的生物医药投资是否会受到影响?华锷资本CEO安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反腐暂时没有影响到一级市场投融资,反而会加速行业“挤泡沫”,激发更多创新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与投资人的投资逻辑是一致的。

据介绍,华锷资本专注于投资中早期或创业初期的生物医药公司,已完成对南京安吉生物、上海宇耀生物、广东新契生物、上海祥耀生物、深圳市泰尔康生物医药、上海邦耀生物等数个创新药或前沿技术平台项目的投资。安宁认为,当前有六大因素支撑我国创新药研发进入黄金时期,未来2-3年生物医药将呈现出像通用型CAR-T技术、核酸药物、神经领域药物研发、抗衰老药物等多方面机会。

医药反腐加速企业降本增效

密集出台的医药反腐政策,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变。近半个月来,A股多家医疗上市公司纷纷卷入反腐风暴,多家龙头公司股价纷纷以不同程度下跌。由于不少药企都是一级市场医疗投资领域的重要LP之一,如果公司受到反腐的影响,意味着企业短期及中长期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包括投资业务。

募资端的短中期影响可以预见,医药反腐对投资端的影响几何?“目前生物医药行业仍处在‘挤泡沫’阶段,医疗反腐仅仅是加速这一过程,从过去的两票制、集采,再到现在的医药反腐,其本质就是要倒逼厂家开始不断降本增效,通过创新不断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和投资人对投资标的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安宁表示。

安宁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监管部门多年来出台的各种政策潜台词就是不鼓励内卷、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以及医疗反腐对“带金销售”等腐败现象的逐步肃清,大量“metoo”、“mebetter”药物,或者创新度不高的产品终将会出局。此外,随着全球竞争力的品种的数量逐步增多,行业基本面出现边际转好,资本会加大对真正具备临床价值和进度领先的产品的投资。

从市场空间来看,安宁列举了一组数据,从全球主要国家创新药销售额占比来看,中国仅有3%,美国占比超过一半,其他发达国家中,日韩也接近10%。此外,医药市场的规模从2016年的1.3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5万亿元,预计中国医药市场将于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2.29万亿元。

安宁认为,中国医药创新产业开始从“规模化”向“提质增效”演进,已经从仿制药的1.0、me-too和me-better的2.0,逐步过渡至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的3.0,部分企业的管线已经浮现出3.0创新药企的特征。整个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关键期。“投资人都是聪明的,不会因为政策的短暂影响而忽视整个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六大因素支撑医药投资进入“黄金期”

今年以来,医疗投资整体处于收缩和观望的状态。根据《2023年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约56亿美元(约410.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3%。其中,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融资总额环比下降48%。

但安宁依然坚持认为,生物医药在中国进入黄金发展期。理由是:第一,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全球医药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稳步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1万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4.1%。中国老龄化比例及增速均高于全球水平,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支付能力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未来中国尤其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市场规模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第二,多项政策鼓励创新药及器械研发。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政策,明确提及要解决药品药械注册申请积压和鼓励研究创新。CDE评审愈发注重创新性,对真正临床急需、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械开通优先评审通道,审评速度提速明显。

第三,带量采购压缩低端仿制药及器械盈利空间,倒逼企业转型。“4+7”带量采购给仿制药械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拥有突出的研发能力和良好销售渠道的创新药械企业、高端仿制药械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收益。

第四,医保谈判常态化,创新药械快速进医保利于销售放量。2018年至今的多次医保谈判通过调整品种来减少医保支出,为临床必需药品、创新药械等腾出进入空间。大多数谈判品种进入医保后,虽然价格下降,但销售大幅增长,这也将激励企业进行创新药械的研发。

第五,我国科研人才的持续引进与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及药企人才归国就业。

生物医药领域面临三大挑战和四点机遇

从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阶段来看,早期阶段的投融资案例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39.7%上升至2022年的48.4%,近五成投融资交易处于A轮及更早阶段。

对于这样的格局,安宁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政策支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