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研发中,临床试验处于确认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阶段。当前,随着药物研发创新加速,药物临床研究的监管要求也逐步提高。
8月2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刚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对试验机构的综合评定结论给出了严格的处理措施。具体而言,对于评定结果为“不符合要求”的,会被取消备案状态,不得开展新的药物临床试验,已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不得入组新受试者。
近年来,一方面,我国的临床试验的标准和监管科学逐渐系统性地向国际看齐,趋严的监管客观上提高了开展临床试验的资质要求。国家药监局7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年来,通过监管科学研究推动形成药品审评技术指南、检验测评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共计187项;另一方面,在国内创新药商业化路径的逐渐走通和审评审批加速的背景下,知名研究型医院和资深研究者开始“供不应求”,“忙中有错”时有发生。
如何理解和认识临床试验监管趋严的现象?在创新药发展中,如何在加强监管和鼓励创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创新药研发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对此,第一财经近日专访了清华大学药学院创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
承担多项临床试验的大三甲医院为何率先迎来强监管
在前述征求意见稿之中,“同期承担临床试验项目较多”被视为可能影响试验质量的原因之一,并被列入监管检查的重点范畴。
丁胜对此表示,这是在有限监察资源下,“优先排查”的一个思路,但不能片面理解开展多项临床试验的机构,就存在更多质量问题。相反,这些机构可能合规管理的能力和意识更成熟。更确切的理解是,医院承担更多临床试验意味着它们需要担负更多的风险管理责任。
丁胜说,临床监管趋严是一个国际趋势,中国的监管科学存在历史欠账,但在近5年,中国药监越发重视该方面的改革。面对临床试验监管由松到严、由粗放到系统的趋势,药企(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会更加审慎地选择临床试验开展单位(多为医疗机构),一线城市的知名研究型医院也因此成为“香饽饽”。
在他看来,越创新的临床研究越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全科医院去应对。首先,如果是有经验的医院,通过早期良好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可减少药物临床试验中“获益-风险”的不确定性。
其次,在进入临床二、三期后,需要有大量受试者进行试验,这时候如果研究人员和机构没有足够的应急能力,也难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受试者合法权益。随着“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临床试验”的理念贯彻落实,受试者安全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试验机构有无这种应急能力,这在申办方选择合作对象过程中的权重正不断提高。
近十年以来,我国创新生物制品临床试验发展迅速,登记的临床试验数量增长明显。有统计显示,十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43.6%,其中,2018年和2021年分别较前年增长了106.6%和70.9%。但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临床研究能力依然不足,临床试验集中度高。
以肿瘤领域为例,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抗肿瘤药物在创新生物制品研发上遥遥领先其他药物,其占比达58.9%。但在日前召开的2023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南京天印山医院院长秦叔逵曾表示,在一些省级的肿瘤医院,“不去看之前敢跟它们合作,看了之后就完全不敢合作”。
秦叔逵表示,国家药监局对此也很头疼,想再弄一次“七二二风暴”,但是又担心挫伤产业积极性。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最新年度药品审评报告称,2021年收到国内临床期间可疑且非预期的严重不良反应(SUSAR)首次报告7197份,同比增长54.51%;收到研发期间年度安全性报告(DSUR)2568份,同比增长42.82%。临床试验登记平台登记信息15075条(包括首次登记和信息更新登记),同比增长22.95%。发出临床试验风险管理告知信86份、临床试验风险控制通知书21份,暂停临床试验通知书1份,建议申办者主动暂停临床试验5次。
今年5月底发表在《今日药学》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梳理了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库信息。数据显示,自2013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创新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涉及204家临床试验组长单位,排名前五的单位分别为北京肿瘤医院176项(8.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38项(6.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27项(5.8%)、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7项(5.4%)、北京协和医院75项(3.4%)。
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地域分布上看,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临床试验组长单位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761项(34.8%)、531项(24.3%)、234项(10.7%),项目总数占全国的69.9%。
“临床试验的集中度高,可以说是供需双方互相选择的必然结果。”丁胜进一步说。
至于为何大三甲医院要不断地承接新的临床试验,丁胜分析称,在做临床试验的时候,其实也是研究者站在科学前沿去探索对疾病认识的过程,这些事情可以反过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真正能够诊疗疑难杂症,看别人解决不了的疾病。同时,这也是医院各类考核和排名中的一个重要评判因素。
临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