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7日专讯》近期,医药行业反腐行动持续深入,已有多场学术会议延期或取消。从过往通报的商业贿赂案件来看,药企经常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以会议赞助费、专家讲课费、培训费等方式为行贿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举例来说,原计划于8月6日举办的太原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病理学术会议,于8月3日宣布延期举办,原因是「受客观因素影响」。原定于8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的「2023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高峰论坛暨CCEC.花城影秀」也宣布延期举办,官方表示原因是「由于时间冲突」。原定于8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2023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也宣布延期,理由是「杭州亚运会保障」。但由于杭州亚运会开始时间为9月下旬,与此次会议时间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业内人士对此理由存在不同解读。尽管会议延期的原因各异,但业界大都认为与此次反腐行动有关。
此外,多地医院还发布自查通知。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广西、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等多地医院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医务人员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详细上报。
*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主动清退「红包」*
广西一家三甲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主动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这段时间内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重点针对在与企业合作交往过程中,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和形式给予的钱物等「红包」回扣问题。
业内人士指,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力度比以往每一次都大、范围都广。至于最后影响有多大,还需观察。不过,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反腐力度越大,对医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医疗反腐为常态化工作,虽然短期对板块估值有所压制,但并不会长期影响行业需求,且有望扭转医药行业重销售、轻学术的现状,无需过度悲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