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口服药研发"退烧",Biotech下一个焦点在哪?
时间:2023-06-19 17:42:19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综合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同时,与4月相比,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去年底疫情高峰时情况,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9.3岁,其中90%以上为基础性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5月5日已经宣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感染在我国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而从监测数据来看,尽管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尚未定型,从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后续还会如何变异依旧不可知,但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如此大概率来说,其毒性会变得越来越轻。

此前在与疫情赛跑中,全球医药企业新冠治疗药物在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多个必经环节均明显提速,使得新冠治疗药物从研发到注册上市花费的时间压缩约九成,只有一般情况下新药研发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为了激励新冠治疗技术的研发,多国针对新冠医药相关专利出台加速审批通路,极大加速了新冠相关专利审查速度,新冠医药相关发明专利确权周期较同时期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情况加速三到四成。

而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共6款,包括辉瑞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和默沙东Molnupiravir(莫诺拉韦胶囊)2款进口药物,以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民得维、先声药业的先诺欣以及众生药业的乐睿灵4款国产药物。但根据,无论是去年底的新冠病毒大规模传播,还是今年新冠病毒的“二阳”,使用抗病毒口服药的人群相对仍然较少。

如此,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进入终结期,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下一个焦点在哪儿?制药企业如何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

赛道“内卷”从各家企业发布的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新冠口服药市场已经从前两年的“狂飙”走入“疲软”。辉瑞发布的财报数据,2022财年辉瑞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新冠药物Paxlovid在2022年共实现567.3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谈及对2023年的业绩预期,辉瑞方面表示,预计2023年Paxlovid收入约为80亿美元。由于市场对P药的需求下降,辉瑞预测全年营收区间为670亿美元至710亿美元之间,与2022年相比,将大幅下降29%至33%,也将低于市场预期的717.5亿美元。

君实生物在6月1日投资者交流纪要中也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其新冠口服药民得维(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VV116)销售收入为1149.5万元。这款药物于2023年1月28日在国内获批上市。而此前国盛证券分析指出,VV116如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新冠肺炎治疗,销售峰值将超过200亿元,项目DCF价值超过700亿元,且未计入政府采购、提前备货及海外市场空间。

对此现状,有病毒学家分析指出,2022年上半年,陆陆续续的真实世界数据,流行病回溯研究都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已经跟感冒差不多了,常识里,一般不会有人用口服药来预防感冒的死亡。“我认为新冠口服药对疫情防控不会起到特别大的作用了,一老一小打疫苗(老人、儿童要打疫苗)才是重点。”上述病毒学家说。

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在加速新冠药物市场的布局。根据智慧芽数据,目前全球仍有373家企业/机构正进行新冠口服药产品研发布局,而中国也有40家企业/机构进行新冠口服药研发。其中,在新冠小分子化药研发上,针对热门靶点3CL蛋白酶靶点的研发管线数量最多,而新冠小分子化药此前被认为有望成为新冠疫情的终结者。

在疫情持续影响、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医药行业调整已步入深水期。特别是对于前两年将业务重点放在新冠药物研发领域的企业,如何破局已经成为一大问题。

对此,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在接受,对于新冠感染的患者,应该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和重症风险,也有利于减少新冠后遗症的发生。不仅仅是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年轻人也是如此。

因此,在开拓药业看来,新冠药物依旧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患者对新冠药物的需求是巨大的,但企业适当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也较为关键。

“例如辉瑞公司的3CL抑制剂Paxlovid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仍达到了40.69亿美元。我们公司的普克鲁胺已在美国III期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童友之称,尽管普克鲁胺在中国没有继续进行临床试验,这也是由于现阶段不宜再开设新的临床试验,一方面是由于投入问题,开拓药业目前集中资源需要向皮科管线倾斜;另一方面,在国内已有多款获批的新冠口服药物,不适宜加入“内卷”。

寻新增长点智慧芽方面也分析指出,结合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规定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治疗采用中药,而新冠口服药和中和抗体,几乎只用于“高危因素”的人群。这也意味着,目前新冠口服药的目标受众的确不多,而目前新冠口服药赛道布局企业众多,研发相对集中,要想在日益萎缩的市场中突围,除了加快研发速度外,积极拓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