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生命科学的爆发可能像GPT一样很快到来
时间:2023-06-14 17:36:31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01

生命科学的爆发可能像GPT一样很快到来

上世纪80年代最开始出现抗体药物的时候,科研人员用的方法是直接打鼠源抗体,就是把小鼠身上产生的抗体直接打给人,结果100%排异。后来研发出了人鼠嵌合抗体,今天又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老鼠身上产生全人源化的抗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来就不存在绝对无关的物种,物种或只是人为的一种定义。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物种的基因底层代码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DNA的语言,是跨越几乎所有物种的语言,它的底层是一样的,它的开关、标点符号是一样的。

生命科学的爆发可能像GPT一样很快就会到来。ChatGPT让我们明白,基因的密码是可以被自动化解读的。今天我们即使不会阿拉伯语,通过讯飞或者其它工具就可以和阿拉伯人对话。

现在测一个人的基因组,试剂成本已不到100美金,如果未来我们能把基因检测的整体成本降到这个程度,所有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自己的基因序列,这就是生命科学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一个新技术,从发明到真正实现应用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我们要承认,如果没有新冠疫情,mRNA疫苗要经过更漫长的审核才能上市。过去几年的核酸检测,虽然很有争议,但如果没有中国一大批相关机构开展大规模的核酸取样和检测,我们能把成本降低到混检1.2元/例吗?在美国,一份核酸检测报告要一两百美金。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都开始向着一个点突破的时候,科技的飓风就主宰了商业的沉浮。最典型的就是,ChatGPT出来以后,中国现在已经有了400多个AI大模型。

02

技术革命的下一站必将是生命科学

如果物理学是对的,地球的历史大概是46亿年,地球上有生命的历史大概34亿年。恐龙统治这个星球1.6亿年,而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从农业时代开始算也就1万年,人类文明才不过五千年,文艺复兴至今也只有500年,人类真正认知宇宙才50年,我们知道ChatGPT才5个月,现在都在讨论很多个行业还能不能活下去。和浩瀚的地球相比,人类实在很渺小。归根到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其实就是说,规律就是规律,对谁都一样。

这就是生物史,经历了五次大劫难后,哺乳动物在恐龙退场后登上历史舞台。恐龙没有了,哺乳动物开始从弱小走向强大。所有的科技创新都必须是边缘创新,最大的未必能活下来。适者生存,演化要和环境配合,这句话从自然界到产业界都适用。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250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纺织和蒸汽机技术、钢材和铁路、电气和重化工业、汽车和电子计算机,现在进入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一次标志性事件,比如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这次ChatGPT出来,目前估量它对我们的意义还早了一些,它的影响应该会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开始真正地展现出来。

我们可能会问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来了,是否会造成大量失业?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确实会让一部分行业和就业消失,但同时会带来更多的行业和就业机会,更多的人口,更高的预期寿命,更多的文明遗迹,以及更少的战争和暴力。

回到今天,下一次的技术变革会是什么?我们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农业时代解决的是人和粮食的关系,工业时代解决的是人和原子的关系,信息时代解决的是人和比特的关系。

技术革命的下一站必将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的变革必将推动生命时代的到来。生命时代解决的是人和基因的关系,健康的人想长寿,长寿的人想健康,归根结底大家都是想更多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

生命科学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这样的例外出来,我们的创新和下一代就有希望。在生命当中,基因交互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尤其是微生物,比如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肯定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影响力这么大的病毒,只是人类第一次掌握了可以大规模精准检测和追踪变异的方法。我们有了测序仪,我们有了mRNA疫苗,可以大规模做核酸和抗原检测,把自己的状态弄明白。新冠疫情换个角度看,也是对于我们最好的一次生命科学科普。

回顾历史,社会发展从来没有确定性,在任何时刻,回头看都是确定,往前看都是不确定性。宏观上,很多时候我们无能为力,微观上必须有所作为,我们要靠提高自己的确定性来对抗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就是社会发展的状态。

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乱中生有,是从无到乱,再从乱到有。在科技创新当中,每一个了不起的大发明都是在特别复杂的混合环境当中长出有序,择出最优。

03

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大科学工程的竞争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用咱们中国的话叫“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以,伟大的想法总是类似的。某种程度上,我们看不清楚未来的时候,要回顾历史,历史学就是未来学。

我想和大家回顾一下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这是美国于1985年提出来的。当时美国人想对抗肿瘤,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人们发现如果不测基因组根本无法了解癌症的致病机理,只通过化疗放疗手术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癌症。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