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医美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来,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作为医疗、美容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受到资本及各界追捧,随着应用领域不断增加,透明质酸产业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随之扩张。
目前,全国约七成以上透明质酸产自山东济南,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济南明确提出以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北方美谷”为目标,打造最全产业链条、最强产业集群、最优产业生态为一体的世界级透明质酸产业发展高地,并力争两年内打造“中国透明质酸之都”。
日前,多位企业人士及政府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讲述了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发展历程以及未来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引领透明质酸产业革命
透明质酸(HaluronicAcid,简称HA)是一种链状高分子酸性黏多糖,在药品中称为“玻璃酸”,在美容领域俗称为“玻尿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主要分布于关节腔滑液、眼玻璃体、皮肤、脐带等。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是极为理想的保湿剂和生物医学材料之一,在医药、化妆品和营养保健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透明质酸相关技术和产业研发,一直是全球各国重点关注的生物科技领域之一。
“回顾透明质酸产业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四次产业革命。”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介绍,上世纪70年代,透明质酸第一次产业革命诞生,美国科学家开始从雄鸡冠中提取并进行工业化量产,人们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眼科、骨科。不过,由于鸡冠提取法产率低、提纯工艺复杂、原料来源受限等弊端,导致透明质酸产量极其有限,价格贵过黄金。
1990年,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跟随导师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该研究先后列入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成为该行业第二次产业革命,主导研究的山东省药科院也因此成为中国透明质酸技术的摇篮。“微生物发酵法的成功量产,实现了大规模获得高纯度、高品质、低成本的透明质酸,也让透明质酸进入更多领域普惠大众成为可能,从眼科、骨科等医药领域拓展到护肤品、医美上。”赵燕表示。
进入21世纪,华熙生物在业内率先实现“酶切法”规模化生产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实现了透明质酸分子量大小自由控制。通过这一次产业革命,透明质酸的产业应用逐步打开,应用领域不断实现突破,进入到隐形眼镜护理液、计生、彩妆、洗护等领域。
自2020年开始,华熙生物开始用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进一步降低成本,且更加低碳环保,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至生活用纸、纺织等新型领域。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任医师顾恒认为,如果没有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及合成生物学带来技术上的飞跃,透明质酸的产业化速度将放慢,中国玻尿酸产业崛起的脚步也将放缓。
济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济南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年销透明质酸300余吨,占世界透明质酸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全国份额70%以上。2022年,全市透明质酸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以透明质酸为主的系列化妆、保健产品已成为济南具有广泛影响力、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亮丽名片。
“山东玻尿酸产业的壮大,可以总结为起步早、产业迅速集群等方面。”该负责人介绍,济南透明质酸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以华熙生物、福瑞达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发酵技术、产量及销量均已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
位于济南东部的高新区,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和福瑞达的主要生产厂区便坐落于此,全国第一、全球40%的透明质酸从这里生产出来运往国内和世界各地。而目前,一个总投资240亿元的“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也正在此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广锋介绍,世界透明质酸谷由济南高新区及华熙生物联合打造。项目占地2900亩,计划投资240亿元,定位为以华熙生物为龙头,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应用、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物流及行业动态、发展策略等全方位的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于一体的透明质酸产业生态,搭建具有万亿级综合效益的产业集群。
“自2021年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按照分期分区建设计划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果,目前产业示范区已达到竣工条件。”任广锋表示,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带动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税收贡献超百亿元,创造5万~8万个就业岗位,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国际医美抗衰聚集区。“鉴于济南市透明质酸的产业优势,现已有多个海内外尖端项目确定落户意向,包括江苏恒瑞医药一类新药(山东)转化中心项目、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项目、韩国蒽伊傲公司隐形眼镜生产基地等。”
“目前,透明质酸产业已度过产业夯基垒台期,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2%,其中华熙生物和福瑞达占据全球59%的原料市场,济南高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在此背景下,该产业进入到技术厚积薄发期,近10年全球透明质酸专利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