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隆起"新基建"高地
时间:2023-06-05 18:17:56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如同传统产业发展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生物制药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有赖于能满足个性化、智能化需求的设备、耗材等。

突破欧美垄断、成功研发出可媲美国外一线品牌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实现国内高性能纳米微球的商业化生产,刷新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最高纪录,形成专业成熟的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企业生态……在长三角,随着产业分工愈加精细、产学研合作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生物医药设备、关键耗材取得突破性成果,各类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企业走向成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打破垄断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

“评价一款培养基好坏,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稳定性、细胞数量和抗体表达,在与一些国际友商产品对比中,我们的一些产品在稳定性、活细胞密度、活细胞率、抗体表达量等方面均胜于竞争对手,能够有效助力下游企业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张江)国际生物工艺与工程大会上,奥浦迈董事长肖志华抛出一组重磅数据,引发各界关注。

2022年9月,有“国内细胞培养基第一股”之称的奥浦迈成功登陆科创板,根据近日披露的财报,公司2022年全年总营收达2.94亿元,同比增长38.41%,归母净利润达1.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4.47%。

肖志华说,奥浦迈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过去10年,国内新药研发最核心的原料之一细胞培养基长期被国际三大品牌垄断,“随着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我们的培养基终于得到行业关注,在质量和市场规模等方面不断突破、得到认可。”

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行业有一个“双10魔咒”,即一款创新药的研发至少需要花费10亿美元、耗时10年投入,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巨大的负担。从关键仪器设备到关键耗材,近年来,长三角多家本土企业加速攻关,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日,华大智造最新发布的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下称“T20”)与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行业崛起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单位的协同和匹配,作为基因测序的关键设备,测序仪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给行业带来进步。”解码DNA创始人潘加奎说,如果没有高通量测序仪的诞生,下游基因测序将陷入瓶颈。

据悉,T20测序仪刷新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最高纪录,单次运行通量是常规超高通量测序仪的4.5倍至7倍,在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大大推动了行业发展。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新药研发成为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在长三角,越来越多药物研发智能化供应商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的重要助力。

“人工智能正在与更多的行业深度融合,对生物医药行业正在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智能化的机器学习能持续产生‘廉价’数据资源,为新药研发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晶泰科技CEO马健说,2022年晶泰科技上海总部正式成立,目前公司正瞄准AI制药领域存在的“数据鸿沟”,不断扩大自动化实验室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源调度和更多研发场景的自动控制,为长三角更多创新药物研发保驾护航。

借助领先工艺降本增效“走出去”

如果说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研成果产业化就是从1到100的跨越。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工艺与工程产业发展迅速,随着越来越多创新生物药从临床开发转入上市生产,产业界对于拥抱全球创新工艺的呼声高涨。”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说,借助领先工艺技术和智能制造降本增效、进入全球是生物医药企业克服同质化竞争,勇立潮头的法宝。

大多数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缺乏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设施或开发经验,而外包企业具有工艺研发灵活、生产设备先进、可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在创新药不断落地的同时,长三角大量CDMO(医药生产制造外包)和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也逐渐走向成熟,为行业发展贡献优良工艺。

5月14日,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凯莱英生物科学技术中心在张江科学城内启航。

“药物开发者拿来一张药物设计蓝图,我们就可以协助他们把临床前药物的分子制备、工艺的初步摸索完成,随后进入中试,逐步规模化放大生产。”凯莱英医药集团副总裁兼凯莱英生物首席技术官高凯介绍,该中心将承担生物大分子(抗体、融合蛋白、包括ADC等各类偶联药物)相关的工艺研发、技术平台搭建,在满足公司内部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

凯莱英“落子”张江,是上海浦东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热带雨林”的一个切口。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说,当前浦东新区有大量处于初创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受资金、规模等影响缺乏规模化生产所必备的一些经验和工艺。在包括浦东在内的长三角区域,CRO、CDMO企业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为新药研发“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今年4月,“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位于上海临港的精准医疗产业基地开幕。和元生物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贾国栋说,作为全面、灵活的先进疗法工艺开发和生产基地,和元生物与全球各国不同类型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