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四大上市药店老百姓(603883.SH,股价32.96元,市值192.78亿元)、益丰药房(603939.SH,股价51.45元,市值371.32亿元)、一心堂(002727.SZ,股价27.72元,市值165.22亿元)和大参林(603233.SH,股价33.54元,市值318.32亿元),都公布了今年的门店拓展计划,2023年预计将合计新增1万家药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标瞄准了县城以下的下沉市场。
县城素来是单体药店和中小型连锁的“主战场”。肖小军和家人在广东惠州的一个县城有7家药房,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是老板。肖小军说开药店就是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赚不了什么钱,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雷打不动地到店里开门,泡好茶等着有人上门。
他也不在意大连锁的“入侵”,也是这7年,连锁药房高速扩张,同行的“包抄式”竞争基本让小型药店夹缝生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肖老板经营的一家药店2公里范围内,有药行、诊所等5家同类业态,而在整个惠阳区,还有大参林、海王星辰、国药等连锁品牌的几十家药店在“抢食”。
今年,药店生意可能更“卷”。巨头已经把战火“烧”到县城以下的基层市场。肖老板也拒绝过头部药房抛出的“绣球”,他舍不得卖掉自己的“生存方式”,相反,在一些新技术的介入下,他反而觉得现在的小药房比早几年更容易生存下来。
小药店生存法则:拒绝了连锁的“绣球”,做熟人生意
在肖小军入行的时候,药房的连锁化程度刚有苗头,但很多人已经看衰单体药店和小连锁业态,关店潮、并购潮此起彼伏。那时的“战火”还没有烧到县城。中康CMH数据显示,县域药店单店年产出为60.6万元,只有城市单店的二分之一。出于坪效考虑,头部连锁的门店通常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很难大规模下沉。
和很多小本生意一样,药店的经营门槛不高,刚好家人又在惠阳区开药店,肖小军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老板。他觉得药店就是辐射附近居民,一出门就能买到药。到现在,肖小军还是坚持每天早上8点开店、晚上10点关门,一年无休。他只请了一个店员轮班,大部分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老板,这么做只是为了节约人工成本。
几乎与肖小军同步,连锁药房进入疯狂扩张阶段,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有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2.07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2.63万家,药店连锁化率从2017年的50.5%增加到2021年的57.2%。其中以上市公司最为突出,以益丰药房为例,2016年末门店总数1535家,到2023年一季度末有10865家,近三年平均每年新开店超1000家。而在今年,几家头部的药房上市公司预计新开1万家店。
但是,近年来递增的人工成本、租金等运营费用,都在压缩药房生意的利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基本都是靠不断扩张的规模化效应来摊薄成本,毛利率在35%-40%。肖小军的办法是能省就省,才勉强保持到这个水平。
中康CMH数据显示,从2018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零售药店门店的店均订单数呈下降趋势,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4.2千单下降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3.3千单。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药店平均覆盖人口仅为2384人/家。中康CMH数据总监严砺寒对界面记者表示,零售药店门店越来越密集,到店客流因此被稀释。
这几年,有些同行把店卖给了连锁,也有人看中了肖小军的店。“我为什么要把药店卖了?卖了以后我去干嘛?”肖小军反问记者,他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他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生活融在一起的方式,如果把药店卖了,他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面对这种激烈竞争,肖小军的底气来自他比外来者更懂下沉市场。行业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的熟人社会特征明显,顾客更侧重于选择医生、药店店员的推荐,30.4%的下沉市场顾客选择店员推荐,比城市市场高出4.4%。而乡镇级药店、诊所、村卫生室小体量、高黏性、高渗透,距离居民更近,更便捷。
决战下沉市场:连锁巨头加入、单体药店增加
与几年前电商平台一样,零售连锁药店也在做一样的事情——下沉。中康CMH数据显示,县域药店市场占全国药品销售比率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29%提升至2022年的32.6%,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市场。在一、二线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连锁龙头药房积极在3-5线城市及县域乡镇等下沉市场寻找新的增量机会。
收购与加盟是零售巨头最快速地扩展下沉市场的方式之一。2022年,老百姓共完成11起收购项目,收购药店833家,新增加盟门店3134家;益丰大药房新增门店2816家,其中自建门店1241家,并购门店545家,新增加盟店1030家;大参林新增自建门店689家,加盟门店1072家,并购门店310家。
对小药店来说,连锁巨头就像是“野蛮人”,双方在体量上的悬殊基本让前者没有话语权。有药店老板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连锁大手笔拿下几百平方米、上千平方米的门面,都会影响周围中小规模药店的生意。这种影响不只是体现在价格上,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的话语权可以让厂家直接不给附近的店供货,可以拿独家代理。
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疫情后单体药店不仅没有在大连锁的“贴身肉搏”中消失,反而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