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医药新周期下百花争鸣 优选赛道价值凸显
时间:2023-05-26 17:42:17来自:中信证券字号:T  T

2023年初,随着疫情封控的解除,2023Q1包括创新药械、中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板块,已经出现了明显刚性需求反弹态势。整体来看,疫情后时代医药产业已处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疫情加速产业趋势的分化,同时加速了相关政策趋势的落地,创新驱动+专精特新制造仍是确定性最强的主线优质赛道;此外,从2023年开始,中药板块的政策利好落地,以及国有医药企业在中央全面倡导“一利五率”提效的大背景下,也开始逐渐走出业绩加速兑现的明确态势,成为医药新热点赛道。新冠疫情过后,国家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底层科研技术的投入和补助明显增加;医疗大基建和科研服务补贴将成为3-5年内行业发展的重点增量催化剂,也将进一步打开相关细分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后,医药板块新股百花开,更多更新的公司研究也将带来差异化的机会。2023年下半年,在政策预期逐渐明朗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逐步走向稳定的大环境下,结合目前板块的较低估值位点,重点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触底反弹机会,建议关注围绕国产自主化、国际化、高端制造、普惠医疗等优势赛道布局的优秀企业,持续挖掘潜在的行业“隐形冠军”。

刚性复苏凸显,优质赛道布局正当时。2022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10.23%、+0.50%,较2021年有所下降(分别+13.98%、+22.35%),主要系疫情影响所致;2023Q1医药板块上市公司收入、净利润同比+2.4%、-23.5%,主要系2023Q1季度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消退,新冠核酸/抗原检测等抗疫需求大幅下滑,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板块中新冠检测试剂盒、IVD等相关企业业务量大幅下降有关,但是医药流通、中药、化学制剂等诊疗恢复相关的板块,分别同比增长16.2%/11.0%/10.5%,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复苏。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78%,医药板块的基金持仓比例仍处于低位,尽管相比2022Q2-Q3的低点有所回升,但相比历史平均9%-10%左右的全基医药配置仍处于偏低水平。随着后疫情时代医疗消费及医药大基建建设趋势、创新药数据在大会上陆续公布、中药与国企改革政策端持续鼓励,我们预计板块的配置水平有望迎来环比提升,超跌的优秀赛道公司仍然值得持续关注。

创新药:研发管线加速兑现,国产新药扬帆起航。2022年10月以来创新药板块由于2022年医保谈判降价温和的预期股价有所上涨,近期有所回落,长期基本面坚定看好。国家医保及药品集采常态化,集采带来的市场冲击已经基本消化完毕,且医保资金在经历了多轮集采和谈判降价后,也形成了较为良性的结存安全垫,为未来更多的创新药纳入医保或高定价打下基础。药审中心再次推出新药审批加速方案,有助于创新药快速走向市场;单臂临床用于支持抗肿瘤药物的审批标准趋严,有望缓解国内同质化竞争。国产创新药研发管线快速扩充,创新转型成果正在逐步落地。优质资产获得海外市场高度认可,licenseout交易数量及规模频频刷新,中长期来看国产创新药的出海逻辑依然坚挺。短期来看,ASCO等重磅学术会议为板块提供有力催化,难治疾病的持续突破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在疫后复苏的大背景下,2023H2创新药迎来快速放量的确定性较强,商业化兑现加速将奠定板块强势基调。

医疗器械:诊疗复苏、医疗基建、器械出海。我们按照其发展逻辑,将医疗器械分成4个板块:1)医疗设备:23Q1业绩明显复苏后,后续有望保持稳定,新基建持续,继续重点推荐软镜设备行业;2)高值耗材+IVD:集采新政催化估值重估为PEG,有望逐季复苏,电生理弹性大(诊疗复苏、降价后放量、筛查率提升、备货因素共振);3)低值耗材:国内复苏+国际化催化;4)器械上游:新冠出清,复苏在即,建议关注大客户订单。投资建议上,短期看复苏,中期看新基建+国际化,长期看“两化两新”。

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空间广阔,强化内循环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我们认为全国科研和研发活动的恢复及需求复苏的确定性较强,季度间有望呈现环比加速态势;而生产端需求也有望随着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的回暖逐季改善。中长期来看,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作为研发及生产的"卖水人",料将受益于中国科研经费稳定增长,国内市场整体有望持续扩容。同时,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进一步凸显,叠加集采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带来的潜在成本压力,强化内循环下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而国际化也将带来更多市场空间,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凭借产品/服务的综合优势,加速自身的国际化进展(体现为海外客户收入的持续高增长),叠加下游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产品的商业化/国际化进程,也给上游合作伙伴带来的潜在放量契机。

CXO:创新研发的卖水者,新兴技术需求将驱动行业中长期高速增长。充分享受研发创新红利,CRO/CDMO等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景气度料将延续。国内CXO企业深度嵌入全新医药研发创新供应链,被制裁风险较小,市场无需过度担心。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已出现月度环比回暖信号,我们认为下游的创新需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