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CXO赛道业绩的分化与增长
时间:2023-05-04 19:3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被称为创新药“卖铲人”的CXO赛道已现分化。

随着年报披露进入尾声,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凯莱英(002821.SZ)、康龙化成(300759.SZ)、泰格医药(300347.SZ)、博腾股份(300363.SZ)等陆续发布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成绩单,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景气度。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获得新冠项目大订单的加持,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等企业,过去一年实现高基数增长。

2022年,药明康德收入创纪录增长71.84%至393.55亿元,营收规模居于行业第一,归母净利润增长72.91%至88.14亿元。

凯莱英的表现也相对亮眼:2022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至102.55亿元,归母净利润33.02亿元,增速均在100%以上。

然而,以临床CRO为人熟知的泰格医药,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尽管2022年营收增长35.91%至70.8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下滑30.19%至20.07亿元。

此外,昔日涨幅超30倍的CXO龙头股康龙化成,尽管2022年营收增长超30%,但归母净利润下滑17.24%至13.75亿元。

市场担忧的是,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没有新冠项目订单加持的CXO企业,2023年是否还能延续高增长?

新冠订单助推去年业绩高基数2022年,头部CXO公司普遍实现业绩高增长,离不开新冠防治商业化需求的助推。

CXO全产业链龙头药明康德回顾过去一年的表现称,尽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2022年公司仍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增长至393.55亿元。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的化学业务(WuXiChemistry)2022年实现收入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需要指出的是,药明康德强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9.7%。

测试业务(WuXiTesting)2022年实现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26.4%。生物学业务(WuXiBiology)2022年实现收入24.75亿元,同比增长24.7%。

此外,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ATU)2022年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

此外,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药明康德称,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DDSU)2022年实现收入9.70亿元,同比下降22.5%。

近日,药明康德公司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运营流程使得营运资金整体周转率得到提升”,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1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1.32%。

在小分子CDMO市场积累逾20年的凯莱英,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凯莱英称,受益于公司商业化项目带来的规模效应、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等因素,2022年营收102.55亿元,同比增长121.08%,归母净利润33.02亿元,同比增长208.77%。而且,净利润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凯莱英的业务主要由小分子CDMO服务、新兴服务两大板块构成。2022年,这两大板块分别实现收入92.53亿元和9.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32%和150.52%。

凯莱英的业绩高增长,也离不开新冠项目订单的加持。

2022年2月,凯莱英全资子公司吉林凯莱英获得一笔折合人民币约35.42亿元的大订单,内容是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

事实上,从2021年11月以来,凯莱英接连获得了三笔重大合同订单,合计金额高达9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凯莱英2021年营收(46.39亿元)的两倍。

虽然凯莱英并未透露上述大订单的客户情况和药品管线,但业内猜测,凯莱英签下的大单或与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有关。

截至2022年末,凯莱英在手订单总额11.50亿美元(含2023年已执行的订单)(折合约80亿元人民币)。

另一指标显示,2022年,凯莱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87亿元,相比2021年的1.13亿元,有了明显改善。

获得高增长的还有博腾股份:2022年营收70.35亿元,同比增长126.55%,归母净利润20.05亿元,同比增长282.78%。

博腾股份的业绩创新高,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新冠项目重大订单。

博腾股份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2021至2022年,公司陆续收到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的某小分子创新药相关的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订单,金额合计约8.97亿美元。

这一金额,甚至超过了公司2021年全年总营收(31.05亿元)。

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2年,在一片行业高景气氛围中,部分CXO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尽管助力4个新冠疫苗产品获得中国及海外的紧急使用授权,泰格医药去年营收增长35.91%至70.85亿元,但相应的归母净利润下滑30.19%至20.07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公司2017年以来首现年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虽然2022年客户需求增加及来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收入增加,带动泰格医药的主营业务增长,但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在增加。

2022年,泰格医药的主营业务成本42.48亿元,同比增长44.62%,主要由于新冠相关的多区域临床试验的直接项目成本增加所致。

此外,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有所增长。如2022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76%。

直面“增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