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色西装裤,搭配深紫色衬衫,4月27日,备受关注的女科学家、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再次站上科创舞台中央。
这次,她有了新身份——光明致远基金会理事长。
2022年11月1日,她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宣布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今天是她宣布回国来到深圳的第177天。
回国近半年的时间里,颜宁先后获委任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其中,深圳湾实验室是深圳重大创新载体。
“我们希望通过社会慈善捐赠,为科学家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竞争性存续的科研经费。”颜宁在介绍光明致远基金会时表示,“我们不设项目,就是支持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打造宽松、自在的科研环境,提供后顾无忧的生活保障,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支持他们深耕细作去做真正原创性的发现。”
颜宁又有了新身份
颜宁是在4月27日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曝光”新身份的。
颜宁是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四位科学家主题演讲嘉宾之一,和她同台的是57岁的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68岁的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叶玉如和61岁的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副校长杨学明。
当日,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在论坛开幕式上正式揭牌。
在之后的科学家演讲环节,颜宁以“光明致远基金会理事长”的身份介绍了基金会相关情况。
据介绍,光明致远基金会发起人共有4位,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脑计划发起人蒲慕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姜保国,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陈越光和颜宁。
颜宁表示,之所以成立这个基金会,是希望能够通过集合社会捐赠给科学家们提供一个真真正正的无后顾之忧的经费支持模式,让科学家们大胆尝试。
她介绍,基金会目前不设项目,就是希望社会捐赠支持的是人而不是支持项目,“以人为本”,从而打造宽松自在的科研环境,提供无后顾之忧的制度保障,支持科学家们深耕细作。
颜宁的雄心
颜宁是一位备受业内关注的女学者,结构生物学家。
2000年,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深造,师从施一公,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年5月,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2019年,颜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两年后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去年11月,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官宣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协助创立医学科学院。
去年12月,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揭牌,颜宁获聘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
颜宁在会上介绍了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情况。她表示,深圳目前已成立了医学科学专项资金,用以促进深圳医学科学人才培养,除了资助科研项目,该基金还会自主医学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让这些未来做医生进行公共政策管理的学生们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并在医院工作的医师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到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进一步打通“医”“研”。
颜宁表示,基础研究非常关键,而进行前沿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引进、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并为其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科研环境,这样才能产生出“0-1”的创新,需要给予时间、土壤、支持、信任。
“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一个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颜宁称。
“虽然现在说的是豪言壮语。”颜宁表示,基于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向前的态度,其相信在10年、20年后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
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除了是光明致远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颜宁还有一个身份——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3月23日,据深圳湾实验室微信公众号消息,经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广东省科技领导小组同意,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发展协调小组审定,聘任颜宁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深圳湾实验室和医科院放到一起,可以看到光明科学城在生物医药的研究体量有多大,所以我相信深圳的未来是光明的。”颜宁在论坛上说。
在3月22日举行的深圳湾实验室员工大会上,颜宁表示,愿与实验室全体员工以及关心实验室发展的各界友人一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为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而奋斗。
深圳医学科学院在设立之初的定位便是,与深圳湾实验室进行互补,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大家一直问我们在做什么,因为在光明已经有了深圳湾实验室,有了将近100个实验室,其中70多位全职到岗,从事着非常前沿并且广泛的研究,这也是深圳医学医科院没有布局癌症研究、代谢疾病研究的原因,因深圳湾实验室已有布局。”颜宁称。
在基础研究之外,深圳湾实验室也注重转化,布局了三个转化中心,希望可以打通从基础科研到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包括深圳湾转化医学中心、百瑞创新中心和坪山医药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