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符合中医药规律的科创体系
时间:2022-01-19 16:39:57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中心,需要实现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突出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人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之年。在上述意见的引领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中医科学院建设成为引领世界传统医学发展的核心基地为目标,初步构建了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

积极争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确定的重要任务。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工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以现实国情与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院所为目标,以“三好”研究,“三有”人才培养,“三多”国际合作,“三重”条件支撑为重点任务,通过改革科技组织模式与机制,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协同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等多方面力量,最终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医科学院成为引领世界传统医学发展的科技高地。

2021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之年。上述人士表示,中医科学院建设成为引领世界传统医学发展的核心基地为目标,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研究方向是关键,学术梯队是核心,上定框架下完善”的原则,着重补短板、强弱项,初步构建了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编研与论证”项目,确定了中医药文献和基础、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循证、中药现代化、针灸研究等10个专题,分别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两院院士、院领导等牵头组建专题研究小组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从组织体系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层面成立了科技创新工程办公室,二级院所相应地形成了科技创新工程办公室,并分学科落实各项科研任务,形成了“中医科学院-二级院所-学科”科技创新工程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经费管理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单位评审工作细则(试行)》,初步建立了制度体系。

重点项目来看,构建了依托学科实施创新团队和重大攻关项目、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实施重点协同攻关项目。包括以学科为依托部署55个重大攻关项目,以团队建设为重点启动17个学科创新团队遴选,此外,国家重点部署的2个重点协同攻关项目。考核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考核指标体系(试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基础优势学科目录》、《科技创新工程学科分级细则》,构建了立足于“四个面向”,以“赛马、里程碑、硬指标”为原则,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全面准确完整反映中医药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的科技创新工程评估体系。

科创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前述人士介绍,通过一年的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正汇聚创新主体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创新路径,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动力,目前已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在全面梳理中国中医科学院各学科发展脉络基础上,将学科分为基础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前沿培育学科三类,并根据成熟度分批分次系统布局。在51个学科中布局了重大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首次实现了全学科覆盖。人才方面,促进人才梯队建设。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更早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从源头上为优秀科技人才项目提供“活水”,基本实现了全院不同层次人才全覆盖。

此外,以“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为根本出发点,在项目实施中加强科学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在培育学科前沿方向上下功夫,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全面系统地总结本学科既往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原创性理论的创新,引领学科发展;加强科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在科研成果的凝练和转化上下功夫。

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人表示,2022年是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深入谋划实施好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工作,做到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展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新时代、新作为、大变化。

借古籍挖掘中医诊疗术

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取得新突破。抑郁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严重自杀倾向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约3.22亿抑郁症患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4.4%,而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